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昆布多糖干预培养,了解昆布多糖对单核细胞源性DC成熟和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昆布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由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20ng/ml)和重组人白介素4(rh IL-4, 20ng/ml)的DC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培养至第5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OX-LDL(100μg/ml),对照组加入PBS。镜下观察DC形态变化,培养至第7天收集DC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6, HLA-DR)的表达。2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由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20ng/ml)和重组人白介素4(rh IL-4, 20ng/ml)的DC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培养至第五天均加入OX-LDL(100μg/ml)。第6天将实验组分成三组,分别加入昆布多糖5μg/ml,2.5μg/ml,0.5μg/ml;对照组加入PBS。待DC与昆布多糖共同孵育24 h后,镜下观察DC形态变化,同时收集DC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86,TLR-2)的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IL-12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1.1 DCs形态学观察:培养72小时后,细胞部分在培养基中悬浮生长,细胞较小,形态无明显差别,部分外形发生改变,边缘不规则。第5天后,细胞开始悬浮生长。培养第7天,大部分细胞悬浮,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并且有毛刺状突起,部分聚集成团,PBS组和OX-LDL组间外形上无明显差别。1.2 DCs表型变化:收集两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表型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表型表达具有差异。与PBS对照组相比,ox-LDL实验组的DC表型CD1a、CD80、CD86、HLA-DR的表达均上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1 DCs形态学观察:培养第2天细胞大多粘附于聚乙烯培养瓶底,少量悬浮生长,细胞较小,形态无明显差别;培养至72小时后,细胞部分在培养基中悬浮生长,细胞较小,形态无明显差别,部分外形发生改变,边缘不规则。培养第6天细胞大部分悬浮,部分聚集成簇细胞表面可见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树突样突起。第7天,对照组生长状态最好,大多聚集成团,树突状突起明显增多,实验组细胞与前一天无明显差异,各组间亦无明显的外形差异。2.2昆布多糖对DCs表型的影响:收集干预24h的悬浮细胞,经FACS分析显示,经昆布多糖干预后,DC表面分子TLR2的表达增加,对照组TLR2的表达为(22.65±4.9) %;实验组第一、二、三组分别为:(33.06±0.91)%,(29.88±2.53) %,(27.94±1.40)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5μg/ml组与0.5μg/ml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D1a、CD86的表达下调,且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参与实验的所有样本都收集细胞上清液IL-12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培养到第7天后,4组细胞上清液中IL-12含量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2含量分别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PBS组IL-12含量高于各实验组。结论(1) Ox-LDL与DCs共同孵育后,可使DC表面类分子CD1a、CD80、CD86、HLA-DR高表达,诱导DCs成熟。(2)昆布多糖干预培养后,DCs的CD1a、CD86的表达下调,TLR-2表达上调。(3)昆布多糖干预培养后DCs分泌IL-12水平较对照组下降。(4)昆布多糖可以抑制DCs的成熟和功能。这可能是昆布多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