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鉴于西南地区河流作为“中华水塔”的特殊重要性,适时开展系统深入的抗生素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选择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后文简称雅江)干流与主要入干支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包括磺胺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喹诺酮类(QNs)、四环素类(TCs)、β-内酰胺类(β-Ls)和其他类(Others)在内的6大类、81种抗生素为目标化合物结合高原低温、高光照、人口密度低等特点研究了澜沧江和雅江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澜沧江干流水体中抗生素的浓度范围为3.27-53.08 ng/L,沉积物中为0.64-12.91 ng/g;雅江浓度范围分别为2.89-94.12 ng/L和0.68-19.28 ng/g。与国内外其它河流抗生素浓度水平(ND-2260ng/L)相比,澜沧江和雅江抗生素浓度总体上要小得多。由于高原地区抗生素消费模式的差异,澜沧江和雅江水体中检出率和检出浓度较高的抗生素有磺胺甲恶唑(SMX)、磺胺胍(SGD)、甲氧苄氨嘧啶(TMP)、罗红霉素(RTM)、克拉霉素(CTM)、阿奇霉素(AZM)和脱水红霉素(AETM),其与国内其它河流相比有所差别,尤其是QNs类抗生素。澜沧江和雅江两条高原河流水体中抗生素浓度水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澜沧江水体中抗生素浓度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流量变化引起的,春季水量较大,因此秋季水体中抗生素的浓更高。雅江水体中抗生素浓度在丰水期反而更高,这是由于5月份进藏旅游人口剧增而引起的,水体中抗生素浓度季节变化与西藏游客数量变化密切相关。澜沧江水体中抗生素的浓度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递增趋势,这是由于从流域上游到下游人口分布增加、抗生素光解效率减弱及大坝拦截引起的。由于磺胺甲恶唑有极强的亲水性和稳定性,梯级水库开发使水深增加导致下层水体中抗生素的光解效率减弱而使该种抗生素在水库下层累积。为满足发电需求,除糯扎渡外的七级电站进水口设计都是深层取水。因此,浓度较高的深层水排到下级水库,逐级累积。糯扎渡进水口设计为分层式取水(上层取水),因此在其下级水库中这种累积现象消失。日喀则是雅江抗生素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日喀则和拉萨采样点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抗生素浓度最高。雅江支流无大城市分布因此抗生素的浓度较低。人口、城镇分布和梯级水库开发是影响澜沧江和雅江水体中抗生素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和国内其他河流相比,澜沧江和雅江水体中抗生素的环境分险和健康风险均处于低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