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将政府视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一主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概念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观念,开始提倡由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彼此之间开展合作,尝试形成一种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以增强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我们国家长期以来都颇为重视PPP模式的推广,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也多措并举,通过出台政策等方式推动PPP的发展。如今,这一模式已经被应用到包括水务、电力、交通等在内的诸多领域,其中城市水务行业中这一模式的利用较为广泛并具有代表性。城市水务行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两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窥见我国城市水务行业PPP模式的发展的利用效果、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同时通过对项目效果成败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影响PPP模式的效果的诸多因素,如项目类型、项目结果、项目模式、地域分布、项目规模、政府政策、监督管理、激励制度、风险分配、企业实力、投资回报方式等。通过对城市水务行业30个典型案例开展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政府政策、监督管理、激励制度、风险分配、投资回报方式五个要素会对项目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更好的在城市水务行业开展PPP模式的对策也从上述五个方面提出:政府政策方面,通过建立完备的PPP项目法律规范体系和提高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监督管理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监管的重要性,以水价和水质监管为基础,最终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激励制度方面,力求实现激励举措的针对性和有用性;风险分配方面,要进一步精准识别风险,并在相关合作方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合理分配风险和责任;在投资回报方面,要尝试实现多元而又丰富的回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