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破坏等间距现象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yaya13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间距断裂如节理、矿区断裂、海洋断裂、地震网络等作为一种有节律的地质分布现象广泛存在,而且小至节理大至地壳断裂的空间网络结构大体一致,这其中必定包含有迄今尚未发觉的深刻意义,并且可能是由同一机理或有本质联系的机理所控制。因此研究结构面等距性的规律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我们将地质信息合理地抽象为地质模型及力学模型的依据,也是岩体力学理论得以建立和发展完善的力学基础,而且理解了等间距断裂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及机理,还可以预测受断裂控制的矿体分布及对大尺度的岩石破裂地震这种现象做出预测。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性的探讨。首先通过平面应力状态下加载速率对岩石破坏形态影响的实验,观察到加载速率的变化能够引起张拉形断裂向剪切形断裂的转化。而地震的发生通常认为是岩体剪切断裂的过程,而导致岩体剪切断裂的原因是地球内部贮存的应变能突然释放引起的动态加载的结果。因此完全有理由推断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即地震力作用时,地壳岩石有可能发生剪切断裂并形成近似而有节律的等间距现象。其次通过局部区域范围内地表岩层在双侧向等应力作用下变形破坏规律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提出了水平压力是导致岩层先出现屈曲变形而后发生剪张破裂形成等距结构面的力学原因。然后应用板的屈曲理论及褶皱与断裂的关系分析了岩石在不同围压下对X型剪切节理间距的影响,并应用屈曲褶皱控制断裂的概念对地表岩层相似模拟实验现象及地震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认识地震活动具有的块体性即等间隔活动的特点可能受着地壳屈曲的控制。最后应用梯度塑性理论在宏观范围内从应变局部化的角度提出了水平压缩应力(应变)的波动传播可能是导致岩层先出现屈曲变形而后发生剪张破裂并伴随共轭延性剪切局部化破裂带现象的力学原因,并建立了平面应力状态下岩石梯度塑性理论模型。通过对塑性应变场的解析分析可推知塑性应变曲面的分布具有等间距分布规律,其网络的分布格局及幅值大小与围压、岩样尺度、弹性模量E、降模量λ、材料内部参数l有关。这一分析结果与相关文献试验结论一致。说明应用梯度塑性理论不仅能够近似描述等间距现象,而且可以把大尺度地
其他文献
风力发电机经常要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运行,承受变化的气动载荷,而风电叶片作为一种弦向短、展向长、柔性好的细长弹性体,容易在外界风载激励下发生共振。随着风力发电机的大型化,叶片作为其核心部件,重量和长度的增加使得对其材料性能和结构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首先,结合实验和细观力学有限元法分析了风电叶片所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试件,在材料试件机中对不同铺层的试件进行拉伸试验,
自然界中的生物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它和外界环境一刻不停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人体是一个红外源,它发射1-30um的连续红外光谱.有关人体热致辐射国内外研究
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和试验分别对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SiC_p/Al在不同因素影响下
本文对15例胃病病人和15例其它内科疾病病的左手脉象在针剌前后分别进行了检测并作了分析。发现针刺确实可以使人的脉象出现变化。从定性上来看,针刺使脉象变得更加整齐和均匀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10kV架空绝缘导线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架空绝缘导线相比于裸导线和其他地下电缆更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维护方便等特点,现在
固体断裂是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重要问题,裂纹的产生与扩展的真实情况至今还不清楚,研究固体材料的断裂机理有重要意义;有限元法是工程界广泛应用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断裂力学问
在一个冰山一样固化的行业,仅有梦想不能融化冰山;在一个没有开放性可言的领域,任何一种外部促动都会引来系统的强烈反弹。滴滴很年轻,不但创业者年轻,团队平均年龄也才只有2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永磁推进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给出了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即以Siemens公司PERMASYN永磁推进电机给出的基本参数为例完成课题研究。介绍了钕铁硼永磁材料和钐钴永磁材料的基本性能,给出了永磁材料的一般选用原则。讨论和分析了永磁推进电机采用表面式磁路结构和切向式磁路结构电枢反应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表面式永磁体单元结构型式,即一种可更换的带极靴的表面式永磁体单元。分
结构拓扑优化是较高层次上的结构优化设计,能更大程度的节约材料,目前是结构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分析计算的复杂性,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还不完善。结构在服役期间,不可
随着电力电子元件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力系统复杂程度大为提高,网络中的响应较快的电磁暂态过程和相对较慢的机电暂态过程相互影响,传统的模拟方法难以兼顾两种暂态过程。采取电磁暂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能充分结合两种仿真方法的优势,较好的完成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数字仿真模拟工作。分析了电磁暂态仿真和机电暂态仿真两种不同仿真方法的仿真目的、计算方法及流程,明确了两者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给出了几种典型元件的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