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诗话中的杜诗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oxia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话是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兼有记事、具体的诗歌批评与研究、诗学理论的创构与阐发等多种功能。它与注本、批点本等文献类型同为杜诗学的研究形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清初诗话中的杜诗学研究是在以下历史背景中展开的:第一,诗话发展到清代已渐趋成熟,学术性、理论性非前期“以资闲谈”之诗话可比;第二,虽然前代杜诗学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在注解性与考证性工作方面可推进的空间较小。但是同时前代杜诗学也有很多积弊,促使清代杜诗学者在研究态度上更为严谨,并力求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得益于前代杜诗学提供的研究基础与清代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清代杜诗学成为继宋代之后的第二座高峰。而清初则又堪称清代杜诗学的重心,其时注家、注本蠭出,可谓盛极一时。第三,明清易代之际,世乱蜩螗,士人多有社稷丘墟,黍离麦秀之感,因此得以“同情地理解”杜诗。很多士人入清之后隐居不仕,专心著述。以上三方面的背景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清初诗话杜诗学成果的学术质量。清初诗话中有大量论及杜诗的材料,或散置于各部诗话中,或以专门的论杜诗话形式存在。相关材料提供了一些已经散佚的清代杜诗学文献的信息与线索,甚至出现了历代杜集失收的佚句(其真实性尚有待考察)。另外,某些学术质量较高的诗话还成为杜诗集注本的重要资料来源。故清初诗话中的论杜材料具备一定的文献价值。但是由于诗话文体本身形式较为随意,部分诗话作者有欠严谨。经辨析,其中除了一些文字讹误之外,还有将他人诗误认为杜诗,或将杜诗置于他人名下的现象。甚至部分内容乃抄袭自前人著作,切不可轻易引以为据。清初诗话在杜诗学研究方面程功甚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杜诗注本的阙失。从内容上看,清初诗话中的杜诗学成果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包括语词的涵义与出处、杜诗事典的揭示、杜诗诗意的索解、揭本杜诗艺术渊源、杜诗异文的选择等方面。相对前代杜诗学而言,在研究方法与理念上有所突破,逻辑思辨性方面也有所加强,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其时还出现了专门的论杜诗话。整体而言,清初诗话在杜诗学史上的价值不容忽视。当然也应该看到,相对注本而言,诗话毕竟只是杜诗学研究的补充形式,其意义不能过分夸大。清初诗话中的杜诗学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疏失之处,按其致误原因可分为纯粹失考或知识性错误、强行为杜诗找寻故实、刻意求深,误会诗意、以表达效果作为异文选择标准、误引伪注而不加考辨等几种类型。
其他文献
淀粉中不只含有分支度高的支链淀粉和线性的直链淀粉,还含有介于两者之外的第3种级分,中间级分。中间级分被认为是影响淀粉特性的主要因子之一,但其分子结构尚不明确,以至于未能全面理解淀粉的结构与性质。虽然马铃薯在我国具有产量高的优势,但是其增值率、加工利用效率都非常低,与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差距。本论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对马铃薯淀粉的中间级分进行提取方法的优化,以马铃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为对比,探
学位
小麦麸皮(Wheat Bran,WB)是全谷物营养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其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造成小麦麸皮产品适口性差。糊粉层作为小麦麸皮的一部分,富集了小麦几乎所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微量营养素。脱皮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除去小麦籽粒外果皮、内果皮等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皮层,保留糊粉层;碾磨制粉工艺可以将小麦麸皮组分与胚乳分离。本文以济南17小麦为原料,以植酸和ARs分别作为糊粉层和种皮的标示性成分,
学位
学位
济水是中国历史上一条著名的大河,它发源于王屋群山,汇聚于河洛平野,灌溉了中原沃壤,壮大于齐鲁之邦,绵延一千八百余里,最终东流入海。在中国古代祭祀序列当中,济水尊居“四渎”之一,与黄河、长江和淮河并享隆祀。关于济水有很多神秘的传说,有人说它贯穿黄河却不改其清,有人说它不惧高山大川的阻滞,伏地潜流奔赴东溟。凡此种种,皆言济水之奇。然而,这样一条文化地位如此崇高的河流却拥有十分坎坷的经历,它或是淤塞断流
学位
明代周甸的《杜释会通》,是一部会通诸家注释、有所开拓创新的杜诗注本。周甸深研杜诗,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作成《杜释会通》,现仅有孤本存世。周甸出生于儒学世家,祖父作《唐诗选脉》,先祖有周勃、周敦颐、周宣等人。浓厚的家学氛围与先祖的为人与治学都深深影响了周甸,让周甸以理学为纲,以忠爱为根本,以注杜为己任。周甸注杜整体呈现出鲜明的宗经尊杜的思想特征。在《杜释会通》中,周甸明确提出了自己本乎《诗经》
学位
李长祥,四川达州人,崇祯十六年(1648)进士,选庶吉士。李长祥曾参与鲁王抗清势力,官至兵部尚书。在舟山城破后,李长祥逃亡江南,先后寓居南京、常州。在李长祥寓居南京时,他经常前往苏州,与一众遗民诗人交往,他的杜诗评点著作《杜诗编年》,大概也在这个时候形成。《杜诗编年》采用编年体,其编年及诗歌顺序,取自单复的《读杜愚得》。《杜诗编年》是一个杜诗评本,其中没有名物考释、诗意注解、字词训诂等内容。这种内
学位
土壤酸化是影响人类和环境健康的全球性土壤退化问题,不仅会引起土壤结构的破坏、营养元素的流失、有毒物质的积累,还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破坏土壤生态系统。我国土壤酸化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多是由降雨淋溶等自然原因造成。近年来,在北方胶东半岛地区,由于过量肥料施用等不合理的土壤管理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土壤酸化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探讨胶东半岛土壤酸化特征,研究微生物群落对不同酸化程度
学位
<正>20世纪90年代国内儿科医师开始了肺功能检测在儿科领域应用的探索,1995年《临床儿科杂志》发表了上海地区学龄儿童肺功能正常值及其预计值公式的研究,该文对肺功能检测在儿科的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1999年,第一台大型儿童肺功能仪进入中国,为初期中国儿童肺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期刊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类等生物活性成分,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加工产品种类多样,因此广受消费者喜爱。但生鲜马铃薯产品在加工过程及加工后贮藏期间极易褐变,严重影响其感官品质和商品价值。目前抑制褐变的方法尚存在效果不够理想或者安全性差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一些研究表明,切前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切后果蔬的褐变。作者所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切前回温和盐处理均可显著抑制鲜切马铃
学位
潘维城,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清代嘉道时期,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受业于元和李锐,是钱大昕的再传弟子,在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深受乾嘉时期吴派学者的影响,于音韵、训诂、考据、辑佚学用力甚勤。《论语古注集笺》成书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首次刊刻于光绪七年(1881)。潘维城生前完成了该书的文献搜集、整理和编撰工作,在其去世二十二年后,该书由其子潘锡爵整理编次后完成。从清代汉学系统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