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半夏调中颗粒联合“以俞调枢”外治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有效性、复发率及安全性,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予以半夏调中颗粒口服,并配合背俞穴针刺治疗,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需完善安全性检查(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治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治疗前后均需行胃镜下诊断分级,填写RDQ量表、中医症状量表予以评分,判断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RDQ量表评分评估复发率。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如性别、年龄、BMI、病程以及治疗前内镜分级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RDQ总积分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主要症状方面,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改善反酸、烧心症状。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改善烧心症状上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反酸症状上两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次要症状方面,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改善胸骨后疼痛、嗳气、腹胀症状,且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内镜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0%,两组间内镜下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修复食管黏膜损伤方面研究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佳,且痊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复发率分析:治疗结束3月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RDQ量表随访以追踪复发率,其中研究组复发率为25.00%,对照组复发率为60.00%,两组间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研究组较对照组可显著降低RE复发率。结论半夏调中颗粒联合“以俞调枢”外治法和西药治疗均能改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及内镜下疗效,但研究组疗效更佳,在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烧心、胸骨后疼痛、嗳气、腹胀等症状明显优于西药,在改善反酸症状上同西药无明显统计学差别,研究组在三个月后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