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分析普通脱硫弧菌种群及在共生中的转录异质性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最常见且对全球碳硫循环极其重要的一种厌氧微生物。已知SRB有两种生命形式:硫酸盐代谢和共生代谢。为了全面研究SRB两种生长条件下代谢调控机制,我们发展并优化了一套共生培养技术和单细胞RTqPCR分析技术,并利用此技术以硫酸盐还原菌的模式菌株普通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为研究基础,对其进行三部分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D.vulgaris与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共生代谢和纯培养硫酸盐代谢的基因表达差异;(2)硫酸盐代谢下,对比分析D.vulgaris生物膜与浮游细胞基因表达差异;(3)共生代谢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从原始纯培养到共生建立及维持的进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发现:(1)通过单细胞水平下对比分析研究,我们证实了在细胞中存在专一负责维持共生代谢关系的一些基因(如:基因簇(DVU0148-DVU0150)等),并发现D.vulgaris共生代谢与纯培养代谢单细胞间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这将有助于以后对微生物共生相互关系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的理论研究;(2)通过单细胞水平下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在D.vulgaris生物膜和浮游培养中单细胞间都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异质性,生物膜单细胞中基因表达异质性相对于浮游细胞明显的增加,生物膜高度异质性很可能造成了不同部位的细菌对金属腐蚀的不同作用,进一步加深了对普通脱硫弧菌生物膜形成以及造成金属腐蚀的分子机制的理解,而且研究发现了三个铁离子浓度调控相关基因(DVU1340、DVU1397和DVU2571)与高浓度铁离子环境下的D.vulgaris生物膜正常代谢的关系,发现高浓度铁离子很可能对D.vulgaris生物膜形成具有毒害作用;(3)利用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在共生进化50次传代D vulgaris菌株中发现的8个重要突变基因在不同共生传代阶段的基因表达水平和基因表达异质性水平,发现了这8个突变基因在从原始纯培养到共生建立与维持过程中表达水平和表达异质性水平的变化规律,首次在单细胞水平上发现了这些基因与共生进化代谢关系。总之,通过单细胞技术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我们首次对D.vulgaris两类生活形式(硫酸盐代谢和共生代谢)的转录水平和细胞间转录异质性水平做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与共生进化调控与代谢相关的一些基因,并鉴定出了一些基因与共生代谢及生物膜的关系,对D.vulgaris遗传、生理和进化及该物种所处环境、同一环境下其他物种对其代谢的影响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助于加深对厌氧微生物SRB代谢与生物腐蚀、生物修复及全球碳硫循环关系分子机制的理解。
其他文献
正当防卫在我国属于正当化事由的一种,正当防卫是有益的、合法的行为,因此而给不法侵害人造成的必要损害,依法不负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分为了两种,一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决定着许多中药材的品质。因此,研究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对于阐明中药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具有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新的诉讼制度改革方向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本轮提出的诉讼制度
服务营销观念作为营销界的新兴之秀,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所占比重的提升,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的日渐突出决定中国导
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教育问题。本文以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在对信息化人才供需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铜包钢接地材料受SO42-浓度影响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不同浓度的SO42-的红壤土浸出液浸泡2
文章分析了三轮Δ排列时,麦卡姆轮式智能小车分别作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曲线运动及双路径运动时各个驱动轮速度变化规律,验证了麦卡姆轮式智能小车平面行走的灵活性;比较了
开放型经济新空间布局需要契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理论以及我国特殊的人口和经济地理状况;顺应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空间布局的历史实践和发展趋势;遵循新时代我
Forskolin是从印度唇形科鞘蕊花属植物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lin)中分离出来的一个二萜类化合物。Forskolin以其具有抗高血压、抗肿瘤转移和抗青光眼等药理活性,及复杂分
从多年教学、科研工作及毕业生反馈等经验来看,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和未来就业或深造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脱节现象,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