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长达两千多年的交流史。两国文化上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如古语所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即中日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符合常理的,两种文化之间更没有优劣之分。而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色以及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促进两国文明的共同发展。本论文通过在分析中日英雄神话相同点基础之上,重点探究其不同之处,以此洞察中日之间的民族心理的差别所在。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些区别早在远古时期就存在与中日之间,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般认为,神话是先人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此透过神话可以发现人类或各个民族原有的毫无修饰的内心以及固有的思想意识。特别是英雄神话,最能反映民族精神。而神话中登场的英雄们又是一个民族的理想形象。因此,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在英雄神话中刻画的不同“英雄”形象,我们可以窥出两国先民的不同民族心理的差别,进一步来说的话,这种心理的差别也就是代表着两国文化的差别。本论文就是以中日两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山海经》与《古事记》为中心,选取在两国流传已久的经典英雄神话故事,以跨文化比较研究和原型批评理论为研究方法,探析其各自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首先通过每种原型的对比,得出中日英雄神话的三大相似之处,即救世英雄的贵种流离、兴国英雄的半人半神、英雄美女相伴。其次,从伦理观、自然观、生死观三方面来探析中日英雄神话中隐含的不用民族文化。从伦理观上来看,中国神话英雄都非常理性化,是善的化身;而日本神话英雄则不太受人伦以及道德的束缚,容易感情用事,亦恶亦善。从自然观上来看,中国神话中有很多为了人类幸福而意欲征服自然,与自然灾害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雄神;而日本神话中的英雄神则顺应自然,崇拜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从生死观方面来看,中国的神话英雄往往为国家、人民鞠躬尽瘁,最终超越生死,得到永生。而日本的神话英雄则不同,他们的命运往往纠结在个人情感中的“报恩”以及对上级的无条件的“忠诚”上面,无论恶神善神,死后都可命赴黄泉,回归自然。最后,主要从自然环境以及信仰体系两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导致中日神话出现不同之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