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英雄神话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6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长达两千多年的交流史。两国文化上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如古语所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即中日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符合常理的,两种文化之间更没有优劣之分。而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色以及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促进两国文明的共同发展。本论文通过在分析中日英雄神话相同点基础之上,重点探究其不同之处,以此洞察中日之间的民族心理的差别所在。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些区别早在远古时期就存在与中日之间,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般认为,神话是先人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此透过神话可以发现人类或各个民族原有的毫无修饰的内心以及固有的思想意识。特别是英雄神话,最能反映民族精神。而神话中登场的英雄们又是一个民族的理想形象。因此,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在英雄神话中刻画的不同“英雄”形象,我们可以窥出两国先民的不同民族心理的差别,进一步来说的话,这种心理的差别也就是代表着两国文化的差别。本论文就是以中日两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山海经》与《古事记》为中心,选取在两国流传已久的经典英雄神话故事,以跨文化比较研究和原型批评理论为研究方法,探析其各自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首先通过每种原型的对比,得出中日英雄神话的三大相似之处,即救世英雄的贵种流离、兴国英雄的半人半神、英雄美女相伴。其次,从伦理观、自然观、生死观三方面来探析中日英雄神话中隐含的不用民族文化。从伦理观上来看,中国神话英雄都非常理性化,是善的化身;而日本神话英雄则不太受人伦以及道德的束缚,容易感情用事,亦恶亦善。从自然观上来看,中国神话中有很多为了人类幸福而意欲征服自然,与自然灾害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雄神;而日本神话中的英雄神则顺应自然,崇拜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从生死观方面来看,中国的神话英雄往往为国家、人民鞠躬尽瘁,最终超越生死,得到永生。而日本的神话英雄则不同,他们的命运往往纠结在个人情感中的“报恩”以及对上级的无条件的“忠诚”上面,无论恶神善神,死后都可命赴黄泉,回归自然。最后,主要从自然环境以及信仰体系两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导致中日神话出现不同之处的原因。
其他文献
为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四个方面考虑,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决策法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
针对鞍钢钢包透气砖在使用中出现狭缝夹钢、剥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透气砖狭缝宽度改变、耐热震性差是影响砖使用性能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选择透气砖狭缝
【正】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或民族共同体的一门社会科学。“民族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文EθNOΣ(族、民族)和(FPAΦEIN(描述),直译为“民族的记述”。民族学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
掌握专业英语是了解国外学术及业内最新动态、掌握专业领域最新知识的基础,是各专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论文结合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从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疤痕子宫的产妇128例,孕晚期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67例子宫下段
《兰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 ,被当作精神寄托之所在和隐逸的终极归宿 ,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 ,这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作者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指出必须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严格评审学位论文和提高导
各种营养成分在小麦籽粒中分布极不均匀,胚乳中主要含有淀粉和蛋白质,脂肪主要集中在胚芽中,矿物质和纤维素主要分布在皮层中,维生素主要分布在胚和糊粉层.精度是评价面粉质
术语是学术研究中的一套具有自身特征的符号系统,术语的规范化是学术研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我国的史前考古学界,这个问题不太受人重视,其结果便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规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施开发西部战略对人才的大量需求 ,内地和沿海不少高校相继招收了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汉族学生居绝大多数的环境中如何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