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文献查阅法、图像分析法、指标评价法等研究方法,以水足迹理论为基础,在概述农作物单位虚拟水量的计算方法上,基于2016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得出安徽省2015年三种初级农产品单位虚拟水含量,通过ArcGIS软件作图,明晰了水稻、小麦、玉米的虚拟水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农业生产水量,农业消费虚拟水量,农业虚拟水贸易量的计算和分析,测算了安徽省2011年-2016年的农业水足迹,分析了安徽省近6年来的农业水足迹动态变化,在构建农业水足迹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农业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表明:(1)安徽省用水总量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趋势,农业水足迹、区域内农业虚拟水输出量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表明安徽省农业水足迹全部都依赖于本省水资源,向外输出量也与安徽省为我国产粮大省的实情相吻合。安徽省各市水足迹变化从时间变化上来看,每一个城市的水足迹值以不断增加的趋势进行变化。(2)安徽省2011-2016年之间,总体农业水资源匮乏度变化呈不断下降趋势,安徽省各市农业水资源匮乏度变化趋势从整体上看同样也是在不断下降,这与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在不断升高是有直接关系。各市农业水资源匮乏度差距特别明显,2016年最高为淮北市152.3%,最低为黄山市4.5%,2011年安徽省各市的农业水资源匮乏度超过100%的有6个城市。2011年-2016年之间农业水资源匮乏度小于100%的城市地区有10个城市。(3)安徽省各市六年来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变化趋势也是在不断下降。整个安徽省多年平均值为77.9%。多年平均值超过100%的城市有9个。2011年,整个安徽省只有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这4个城市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压力最小,阜阳为最高值272.5%,最低为黄山,仅有7.1%。在2016年有9个城市达到了压力小于1的情况。有7个城市仍然不能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较大变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