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化”的进程?——一个行政力量推动下城市改造实践的案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5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过程,其中,“城市改造”成为政府贯彻城市“发展”理念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选取了一个行政力量推动城市改造的典型地区--S市,并将分析的立足点放在这场实践运动的领跑者--“城管”身上,期望从这一局部脉络中解读出政府行为是如何塑造出一种新型意识形态,以及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之灌输给城市民众,在获得城市民众新的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本文研究表明,在S市,城市改造的实践结果是创造了一个“文明”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代表国家权力的城管一方面诠释了“文明”内涵,另一方面又通过制度体系、行动纲领和日常监控来贯彻实施这种文明。本文的叙述结合其实践的序列,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在S市推行“强行入轨”的非常规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内部形成了一套分工严密的科层管理体系;第二阶段,分析重点放在了民众对这场城市改造实践运动的反应之上,试图展示当自称代表“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城管在实施规训的过程中,与被他们视为“落后”、“陈陋”的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第三阶段,主要侧重于描述S市“城管”调整理念并寻找新正当性的过程。最终,“文明”理念、“政府-国家”的治理技术和“柔性化管理”的行动策略,三者构成了S市“城管”塑造城市“文明人”,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进行权力合法性再生产的重要机制。   在建立“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城市改造运动成为塑造城市民众的共同行为和集体意识,进而形成“文明S市人”这一新的自我认同的重要路径,这是本文关注的另一焦点。对于坚决贯彻“发展”理念的政府而言,依靠这样的群体认同,就可以动员所有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文明”的名义,来塑造一种新的“文明”秩序,实现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促逼效应,最终将“寻求认同”(search for identity)和“要求进步”(demand for progress)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由于这场运动仍然在持续之中,促逼效应是否能实现?这种由威权人物带来的城市改造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制度程序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而不至于人去政息?而一旦经济发展遭遇不再能够给民众生活带来可感知幸福的“瓶颈”时,民众能在多大程度上忍受被剥夺的感觉?诸如此类的问题将是我需要进一步追寻的,也是本项研究有待继续深入探索的问题。
其他文献
对机械刚架进行了单元定义和各类单元特征属性的提取,并构造了用于描述各类单元特征属性的数据结构,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技术,利用Visual C++5.0开发环境,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平
本文以上海市X区无证照餐饮为例,在社会分层和结构紧张的框架里,对非正规经济及其治理困境进行了研究。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底层社
本文围绕科普展教工作的特色,围绕科普知识的传播渠道、方式、途径,以及互动形式等,分析了如何借力互联网+这一新兴的标志性生产力,推动科普展教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并对“菠萝
用量热器法测量了低碳钢手工电弧焊时熔池和熔滴的温度 ,对熔池倾倒装置进行了改进 ,用此装置测量了不同焊条、不同焊接规范时的温度数值 ,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Using th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元化的稳定结构,城市社区发育过程中,原有的均衡结构已经被打破。中国城市社区刚刚起步,社区内存在的是一个互相很少交往,从单位人分化出来
学位
内蒙古扎鲁特地区的蒙古族乌日汀哆是属于科尔沁典型的民歌种类,是蒙古族乌日汀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蒙古族乌日汀哆的申遗成功,学术界对乌日汀哆的研究也愈加火热
全球化的发展已经使得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变得空前剧烈与频繁,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织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基本特色,认同问题也随之彰显。认同问题是国际学界近
研究了不同搭接接头形式 ,胶粘剂毛边和拉伸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对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降低应力集中及剥离应力小的接头形式可有效地提高胶接强度。 The effe
转经是在藏传佛教社会中,至今仍普及于广大民众间的朝圣方式。 在被称作是“第三极”的雪域高原上,转经的形成与发展和西藏“政教合一”的地方社会传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应注重紧扣教材、注意过程、教师示范及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和应用的学习方法。 History teaching should establish a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