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纤维布热源的靶向导热路面结构设计与导热特性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的冰雪问题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寒冷地区冬季或者道路特殊路段如桥梁、隧道口积雪问题严重降低了车辆的通行效率,增加了安全隐患。针对该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种除冰雪的技术,其中包括电缆、碳纤维布等主动加热型方法,为提高主动加热型路面冬季导热效率,导热沥青混凝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即使在我国的寒冷地区,夏季环境温度依然很高,而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之一车辙病害的重要原因就是夏季高温使得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热量累积,使得路面强度降低。导热沥青混凝土的导热性能在冬季和夏季都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其在冬季与夏季的应用产生矛盾。为此,本文基于碳纤维布加热热源,提出了靶向导热沥青路面结构,即通过高导热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与低导热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结构组合来消除这一矛盾,通过研究高、低导热材料掺量对导热系数的影响,以及温度场数值模拟等得到最佳尺寸与导热系数组合。并进行加热试验和路用性能试验以及经济评价。本文采用高导热填料石墨、低导热填料硅藻土和沸石,制作了各导热填料不同梯度掺量下的标准混凝土试件,通过DHR型平板法测得各标准件的导热系数,得出了各导热填料掺量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为靶向导热路面的理论计算和材料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靶向导热路面结构的导热特性,选择高导热结构层导热系数为2.4W/(m·K),低导热层导热系数为0.8 W/(m·K),展开尺寸分析,得到了较佳的高低导热结构层厚度比例和尺寸。基于导热系数测量结果,选择高导热系数为1.8W/(m·K)、2.0W/(m·K)、2.2W/(m·K)、2.4W/(m·K)共4个梯度分布,选取低导热系数为0.4 W/(m·K)、0.5W/(m·K)、0.6W/(m·K)、0.7W/(m·K)、0.8W/(m·K)共5个梯度分布,组合为20个靶向导热沥青路面模型,分别进行冬季和夏季温度场模拟,得到了合理的最佳导热系数组合。碳纤维布作为靶向导热路面加热热源,其满布的布设方式经济效益并非最大,因此展开靶向导热路面的碳纤维布热源优化研究。通过对碳纤维布的条状与块状布设下路面结构温度场的模拟和试验,得到了较佳的布设方式和布设密度推荐值。基于本文得到的靶向导热路面结构,开展了相关室内加热试验。试验结果与分析结论相一致。根据最佳导热系数组合与导热系数试验结果,反算得到靶向导热路面各导热填料的最佳掺量。进行配合比设计后,对靶向导热沥青路面材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试验、动态模量、SCB等路用性能试验,证明了靶向导热路面结构的可行性。最后对靶向导热路面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
其他文献
当前,乡镇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绩: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已基本认同,学校能根据上级要求开设三类课程.课程改革思想在课堂逐步得到呈现。但从现实状况看,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
在对3个肉鸡主产省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对2007年典型肉鸡饲养户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发展资金、家禽保险、投入品价格、宏观经济政策和疫病防控等因素对肉鸡
随着Excel文件在Web中的大量使用,应用系统对Excel文件的操作越来越多。针对应用程序对Excel文件操作代码复用性低的问题,提出了Excel数据迁移框架的设计。首先对框架进行结
<正>“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认为“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徽州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地
会议
文章详细介绍了发挥"几何画板"、"Excel"两个软件的优势,准确描出函数的图象,达到数与形的统一的课件制作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函数的图象的理解。
目的:调查分析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系统功能实现和应用现状,为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对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
目的体外研究检测miR-21诱导拉布拉多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LentimiR-21-Luciferase与Lenti-Lac Z-Luciferase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犬BMSCs,将研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内的两个小流域为研究实例,在分析野外小区观测资料建立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由ARC/INFO地理信息软件系统支持建立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和土壤侵
<正>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缺乏一种特定场合之中的规范行
会议
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的学习方式,在感知血管存在的基础上,认识血管中的血流特点及结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事实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提炼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