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和“三少”民族由于具有相近的生活方式,促成了他们在文化上和艺术上的相互交融与发展。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的皮革艺术主要植根于狩猎和畜牧经济,由于长期的驯养动物和依附于动物的生活方式,为他们生产生活用品的制作提供了便利的原材料,皮革材料取材的便利性以及经久耐用、便于携带的材质特性,使皮制品成为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物品,它们是游牧、狩猎生活的重要标志,是生活在蒙古高原和北方山林的世代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族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皮革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成为民族性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本文主要的探讨内容是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赖以生存的皮革制品的艺术特色。通过对网络、政府文献资料、地方志档案及田野调查资料的整理,以及内蒙古地区皮革制品的相关图形、图像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总结了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皮革制品艺术的历史溯源、分类及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原材料的选择、色彩、结构、纹样及工艺等方面为出发点,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三少”民族皮革制品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的皮革艺术发展进行了展望。这一研究不仅区分了蒙古族与“三少”民族的皮革制品在艺术性上的差异,而且对延续内蒙古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