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在近年的众多教学模式探讨中脱颖而出,并在中学教学领域的各个学科中被推广开来,其教学优势也在推广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本文在对比已陷入教学教法模式化、思维定势化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学案导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优势,并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学案导学”进行了全面的展开,体现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所具有的生命力与创造性。以人为本的教育重在关注人的生命问题和心灵问题,而语文教育在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人文教育中所起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本论文通过论述“学案导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得到西方教育认知心理学等理论的支持下,又从传统文化中挑出一些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案例相结合,来挖掘“学案导学”的生命情感导向功能。在“学案导学”的双重引导中,把注重生命层面、情感认知层面的引导更加突显出来。本文有四个部分组成,其逻辑结构如下: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学案导学”法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问题与研究范围以及研究的视角与方法。第一章:探讨了“学案导学”法的含义、主要特征及理论依据。在对其概念的总结分析中,突出“引导”在“学案导学”中的核心地位。并把“学案导学”法理解限定为一种方法、一种思维,为实现教育教学情境化提供平台,而不是把它变成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第二章:探讨“学案导学”在语文中教育中的功能。一个是语文教育功能;一个是纠偏功能。从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既有导学,又导向一种生命情感的引导,来回归人文学教育之“本”。并在对比“教案”与“学案”中,提炼“学案导学”的精神理念。第三章:“学案导学”的方法探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学案导学”法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它需要吸纳和借鉴很多好的教学方式,纳入到“学案导学”之中。这一章就涉及到“学案导学”如何分别推进、深化、带动互动式对话、单元教学以及情境化教学这三种教学方式。第四章:“学案导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分析了“学案导学”在现实运用中有它的局限性。一个是受到教育现状发展的限制;一个是受到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局限。其次,注意到了“学案导学”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模式化、习题化以及价值引导的取向性问题。最后总论本文,梳理了本文在哪三个层面去认识理解“学案导学”这一概念,并再次强调其精髓所在:一种指导原则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