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丁在DSS诱导的急性实验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急性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探讨芦丁在结肠炎病变形成中对结肠炎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是否通过对肠固有层辅助T细胞应答的调控来起作用。方法:(1)建立3%DSS诱导的急性小鼠结肠炎模型,实验组以芦丁50mg/kg/日剂量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参照CooperHS的方法,每天称量各组小鼠体重,观察其粪便性状、大便隐血状况及生存率,计算疾病活动指数得分;(3)小鼠诱导第五天,取结肠组织1/2处近心端0.5cm,洗净后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随后经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烤片、脱腊、HE染色、脱水透明封片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根据Sun等的炎症分级标准评估病理组织学得分;(4)诱导第5天处死小鼠,分离和提取肠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LPL),细胞计数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和Th17细胞比例和绝对数。结果:(1)成功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⑵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芦丁处理的小鼠体重下降更慢,第1天体重均增加,但实验组增加较多(P<0.01,n=3),到第5天对照组体重明显减轻,实验组减轻较低(P<0.05,n=3);疾病活动指数降低,于第4天出现显著差异(P<0.05,n=3);结肠长度于两组而言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小鼠杯状细胞消失,隐窝消失,炎症浸润到粘膜肌层,而实验组粘膜组织相对完整,仅基底部有炎症浸润,组织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n=3);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肠LPL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n=3),绝对数对应减少;⑷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中CD4~+T细胞中Th1诱导分化的IFN-?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n=3),Th17诱导分化的IL-17A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均明显减少(P<0.05,n=3),IFN-?+IL-17A+细胞绝对数明显减少(P<0.01,n=3),实验组小鼠肠固有层Th1和Th17细胞应答明显抑制。结论:芦丁通过抑制小鼠肠固有层Th1和Th17细胞应答,在DSS诱导的急性实验性结肠炎病变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保护性作用。
其他文献
2005年7月~2007年6月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l确诊,男48例,女14例;年龄(59.8&#177;9.9)岁;病程(8.9&#177;4.9)d;神经功能缺损评
随着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深入到各个方面逐渐实现万物的互通互联,但是物联网平台的搭建却因为功能模块复杂、技术需求多样性等因素导致传统的物联网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并发性低,数据功能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对现有物联网数据接收与存储云平台进行分析和研究,打造服务于各类业务的企业级数据接收与存储云平台。本文研究内容定位于物联网层级架构中的应用层,目的是完
高质量的印刷品是印刷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如何获得与标准样张具有较高一致性的印品一直是印刷企业关注的重点。于是,作为评判印品合格与否、质量好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契合了目前"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基
算法是以机器替代人工以执行解决特定问题的计算和决策步骤。在新闻传播领域,新闻推荐算法一定程序上取代了人力履行新闻分发过程中的内容和价值“把关”。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和学术语境中,算法的“亲历可信度”难以建立,且“假定可信度”也有所降低。但是,既有的算法伦理研究多停留在思辨层面且没有打开算法“黑箱”。新闻推荐算法“把关”过程中调用了哪些价值要素,其功能隐含着怎样的价值取向?一系列实然问题的揭示仍付之阙
2004年,南昌市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至2019年底,南昌市户籍老年人口数达94.22万人(60周岁及以上),占全市总人口的17.55%,并且以年均3.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