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非人灵长类易感动物模型前期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研究尚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被认为是研究艾滋病毒(HIV-1)感染的理想动物模型,但天然抗逆转录病毒的限制因子的存在限制了HIV-1的跨种间感染。近年研究表明TRIM5α和APOBEC3G(A3G)是主要的限制因子。猴TRIM5α结合HIV-1的衣壳蛋白(CA)而限制其复制,而一些旧大陆猴中发现了TRIM5α的一种CypA基因插入剪接突变体TRIMCyp,其失去了对HIV-1的限制。A3G主要包裹在病毒颗粒中,对第二轮的感染具有限制作用,且这种限制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即人A3G不能限制HIV-1的复制,却对猴艾滋病毒(SIV)具有限制作用。反之,猴的A3G不能限制SIV,却能限制HIV-1。这种种属的特异性只由数个氨基酸位点决定,若突破这两种限制,则HIV-1有可能感染猴。本研究首先对SIV的SIVmac239与猴/人艾滋病毒的SHIV89.6P这两株病毒进行拯救、鉴定、并定量,作为后续动物感染实验的参考毒株。此外,本文首次应用毛发PCR法对中国品系猕猴TRIMCyp进行了筛选,并在食蟹猴中筛选出了TRIMCyp纯合子个体,建立了可靠的毛发检测方法,仅需一到两根毛发即可满足对基因组DNA的提取,减少了采血检测对猴体的伤害。在此基础上,首次对中国TRIMCyp纯合子个体食蟹猴A3G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在该基因决定种属特异性关键性限制位点进行突变,进行了限制性实验研究。同时,对人APOBEC3G基因也进行了克隆表达,并根据猕猴序列,在相应位点进行了点突变,作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食蟹猴A3G基因的以上突变失去了对HIV-1复制的限制。本文研究为建立HIV-1易感食蟹猴模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突托蜡梅(ChimonanthusgrammatusM.C.Liu)为江西省特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集科研、观赏、药用等多种价值于一身,但野外调查表明该植物存在明显的花多果少结实率低、种子适
环氧树脂因其优良性能被运用到众多领域,但固化后较脆且属于易燃材料,限制了应用范围,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增韧和阻燃改性。本文采用磷酸酯类离子液体改性碳纳米管并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中用于复合物的制备。研究了离子液体以及改性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碳纳米管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离子液体(EMIMDEP)和环氧树脂(EP)进行共混,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对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CMS(中间相炭微球)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用浓硝酸对通用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CMS)材料进行预处理,再在乙二醇和水溶液中用化学共沉积法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DIDS)对一氧化氮(NO)供体SIN-1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其PARP-1和AI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12天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确定SIN-1和DIDS的最佳
  木食性白蚁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其中细菌种类繁多,在白蚁的代谢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由于绝大多数共生细菌未能得到分离培养,限制了人们对这些
会议
  本文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我国甘肃和四川的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方法制作的酸牦牛奶中微生物的16S rDNA基因进行 高通量测序,分析其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测得7份酸牦牛
会议
  为了解鼎湖山森林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本文采用TSA+微量元素、R2A+微量元素两种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52株纯培养物,并对其进行16S rDNA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析表明
会议
植物回归引种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的最终归宿。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机构从事这个新领域的研究,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稀
  本研究从东北和徐州采集的四种牛蒡中分离到348株内生细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去重复后对65株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和促生潜在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