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关系问题是现象学的重要话题,本论文主要讨论海德格尔如何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之下把存在问题重新作为哲学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海德格尔从胡塞尔那里得到了什么启发,又做了什么推进。在《存在与时间》的前稿《时间概念史导论》中,海德格尔首先在方法论问题上给予分析,认为我们认识自然和历史的方法已经被近代诸多哲学理论所遮蔽,尤其是在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哲学发展中,这一时期的哲学既不能完全克服传统哲学的诟病,又不能在方法论上实现新的突破。海德格尔认为从实证主义到新康德主义,再到布伦塔诺的心理学等,潜在着一种把意识作为研究主体的倾向,这种发展趋势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中达到极致。而哲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主客二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之争,但海德格尔认为这种朝向意识的发展不仅不可能发掘出认知世界的真正方法,反而让狄尔泰的历史科学方法论湮没在时代中。我们只有重新规划我们的认识方法才能保证我们的认识能够把握世界的原本状态,而这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改革可以说是狄尔泰开创,却被布仑塔诺又重新归于心理主义。胡塞尔从布仑塔诺学习到的描述心理学却很快的被自己所遗弃,并发展出现象学的意向性学说。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把意识哲学发展到顶端,却依旧不能满足海德格尔对这一终究方法论的追求。海德格尔依旧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不彻底的,而他的纯粹意识也不是对世界原本的把握。但现象学却为海德格尔真正实现对世界的把捉提供了方法和元素,最终依靠现象学把在时间概念中展开的存在问题作为世界之根本,并和人的现实世界—此在联系起来,比较完满的解决了海德格尔自己在《时间概念史导论》中给自己设立的要到达的方法论目的,即发现一种能展示世界本源的方法论,这就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现象学,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存在主义、哲学解释学等思想。论文的重点是在于梳理海德格尔实现这一转变的理论背景和内在过程,由于海德格尔哲学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关于海德格尔对于存在问题的展开以及有关的相关论述就不作为论文的主要论题而加以涉及,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海德格尔早期方法论的变革意义来揭示其整个哲学的理论基础和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