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一个鼎盛时代。就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看,汉代上承先秦,下启魏晋,其时,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并行发展;书法载体多种多样,包括简牍、刻石、碑碣等,乃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本文则拟以之为研究对象,从两汉书法艺术发展与兴盛原因、书家的书学理论和简牍、刻石等书写载体上文字的演化、流变等几个方面着手,由美学视域切入,对其进行考察、分析和解读,从中展现汉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书法艺术教育和著名书家的书法美学思想、揭示简牍和刻石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以期深刻而全面地了解汉代书法艺术。基于此,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选题的意义、研究思路与目的、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分析两汉书法艺术兴盛的原因,从汉代书法教育的兴盛、书法家的推动和书学理论的形成以及文字形体结构的确立三方面探究书法艺术在汉代成为一种自觉审美追求的背景。必须首先整体地把握汉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如此才能更好地探究汉代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第三部分,较为详细地对汉代著名书家及书法美学思想进行考察,特别是对崔瑗、蔡邕和赵壹三位对书法艺术具有重大贡献的书法家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他们书学理论当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从而加强对汉代书法艺术美学层面的认识。第四部分,主要内容是探寻汉代简牍书体的变化和发展,从汉代简牍入手,并参考相关的其它文字资料,除力争对字体源流有更深入、更清晰地认识外,还探讨简牍书法所蕴含的深刻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国当代书法创作所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第五部分,从汉代刻石深入,通过举例对出土材料进行鉴赏和审美解读。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东汉时期,碑碣云起,两汉石刻为后人追寻这种转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试图从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双重角度对两汉石刻隶书的形体变化加以研究。在详尽分析汉碑字样的基础上,一方面探究汉碑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剖析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揭示体现刻石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