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书法艺术之美学探微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baoy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一个鼎盛时代。就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看,汉代上承先秦,下启魏晋,其时,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并行发展;书法载体多种多样,包括简牍、刻石、碑碣等,乃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本文则拟以之为研究对象,从两汉书法艺术发展与兴盛原因、书家的书学理论和简牍、刻石等书写载体上文字的演化、流变等几个方面着手,由美学视域切入,对其进行考察、分析和解读,从中展现汉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书法艺术教育和著名书家的书法美学思想、揭示简牍和刻石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以期深刻而全面地了解汉代书法艺术。基于此,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选题的意义、研究思路与目的、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分析两汉书法艺术兴盛的原因,从汉代书法教育的兴盛、书法家的推动和书学理论的形成以及文字形体结构的确立三方面探究书法艺术在汉代成为一种自觉审美追求的背景。必须首先整体地把握汉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如此才能更好地探究汉代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第三部分,较为详细地对汉代著名书家及书法美学思想进行考察,特别是对崔瑗、蔡邕和赵壹三位对书法艺术具有重大贡献的书法家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他们书学理论当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从而加强对汉代书法艺术美学层面的认识。第四部分,主要内容是探寻汉代简牍书体的变化和发展,从汉代简牍入手,并参考相关的其它文字资料,除力争对字体源流有更深入、更清晰地认识外,还探讨简牍书法所蕴含的深刻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国当代书法创作所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第五部分,从汉代刻石深入,通过举例对出土材料进行鉴赏和审美解读。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东汉时期,碑碣云起,两汉石刻为后人追寻这种转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试图从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双重角度对两汉石刻隶书的形体变化加以研究。在详尽分析汉碑字样的基础上,一方面探究汉碑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剖析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揭示体现刻石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根本所在。
其他文献
大量的新社会组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培育壮大公民社会又是我国新社会组织发展的适宜条件和土壤。公民社会背景下推进我国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必须在了解相关的规
<正> 在贵州,由于大山的阻隔,形成了许多文化孤岛。也因为阻隔,很多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老文明,虽然在中国内地早已失传,却在这些大山深处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仍鲜活地流传在
中国的设计观念在近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就木的末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曾有过兴盛一时的景象,为何在这时错失追随西方的脚步?本文试从历史
IT项目风险控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IT项目的风险评价和优化是风险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了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提出建立
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生态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为了提高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水平,文章从切实中肯的评价语言使教学指导有针对性,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使教学氛围和谐轻松,睿智惊妙的评价语言使学生思维活跃,风趣幽默的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独角兽"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文章通过对《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进行分析整理,比较研究国内
应用无网格光滑粒子法对近水面爆炸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再现爆轰产物、水以及空气多种介质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网格的数值方法,SPH方法的无网格、Lagrang
<正>贵州是蜡染之乡,自古以来,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心灵手巧的妇女们用铜片做的蜡刀蘸上熔化的蜡液,在自己织的白布上别出心裁地绘出花纹图案
期刊
<正>复合型小细胞肺癌(combined small-cell cancer,CSCLC)是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的一个亚型,它是由SCLC与任何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 lung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