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7核酸外切酶信号循环放大的microRNA比色传感检测新策略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3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它与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有着重要的关系。研究表明,miRNA参与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信号调节,并且miRNA的异常表达与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miRNA具有长度短、丰度低及家族同源性高等特性,使得临床上实现高灵敏检测miRNA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立高灵敏的miRNA定量分析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课题建立了一种基于T7核酸外切酶“信号关闭”的策略,在均相体系中成功实现了对miRNA的可视化检测。在无靶物质miRNA存在时,单链捕获探针无法被T7核酸外切酶剪切,打开含有G4序列的发夹结构探针,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在靶物质miRNA存在时,miRNA与捕获探针杂交形成DNA/RNA双链,利用T7核酸外切酶,剪切双链中的捕获探针,使得捕获探针浓度大大减小,被打开的发夹探针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信号降低。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miRNA最低检测限可达到0.6 p M(S/N=3),在10 p M到100 n M的线性范围内,吸光度的与miR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该方法对同源miRNA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同时在复杂基质中对miRNA有着良好的分析性能。因此,该传感策略将有可能为miRNA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Y-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红素(BI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