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制备Ni基二元合金纳米颗粒的计算模拟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颗粒是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介于单原子与块体的中间产物,其展现出许多不同于块体的奇特物理和化学性能。因此,对纳米颗粒制备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可以使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力、光、磁和电学性能,这对各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固相法和液相法,气相法制备的纳米微粒具有纯度高、粒径分布集中、颗粒分散性好等优点,因而在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实验技术和费用成本的限制,很难从原子/分子的尺度去观察纳米颗粒在气相制备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和热力学行为对其结构形貌演变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物理气相沉积制备Ni基二元合金纳米颗粒过程中的形核生长和结构形貌演变行为,揭示二元合金纳米颗粒在制备过程中形核生长机理,并探究不同金属组分和气体压强对其形核生长过程和结构形貌演变的影响。本文首先分别构建了Ni Fe、Ni Cr和Ni Cu三种体系的气相分子动力学模型,然后,使用这些模型研究了这三种体系的物理气相沉积过程,同时,还探究了不同金属组分和气体压强产生的影响。研究工作得到的结论具体如下:(1)在Ni Fe、Ni Cr和Ni Cu体系的物理气相沉积过程中,金属蒸气都最终冷凝沉积形成单一的纳米颗粒。由于生长方式的不同(“合并”或“聚集”),导致其形貌结构各不相同,呈球形、哑铃状或蠕虫状。此外,通过共进邻分析得知,Ni Fe、Ni Cr和Ni Cu纳米颗粒的内部晶体结构主要由FCC和HCP晶体结构组成,分布排列方式呈现为层状或多重孪晶结构。(2)纳米颗粒的“合并”发生在温度较高(一般大于其液-固相变温度点)的情况下,易形成球状纳米颗粒;“聚集”则发生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形成异常非球形纳米颗粒。高温是“合并”形成球形纳米粒子的关键因素,但球形形状的发生是一个概率控制的过程,不受其金属组分的影响。同时,Ar/金属的比例越大,体系冷却速率越快,纳米颗粒主要以“聚集”的方式进行生长,最后形成哑铃状或蠕虫状等非球状形貌的纳米颗粒。(3)在Ni Fe体系的物理气相沉积过程发现,由于Fe-Ni间的作用力相差不大,Fe原子和Ni原子能够相互溶解,Fe原子随机分布在纳米颗粒的表面和内部,且不受Fe含量和气体压强的影响。在Ni Cr体系中,由于Cr-Cr间的作用力最大,并且Cr的表面能小于Ni的表面能,Cr原子在Ni Cr纳米表面发生聚集偏析,随着Cr含量的增多,Cr的聚集偏析行为愈发明显。在Ni Cu体系下,Cu原子则沉积在Ni Cu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沉积层。这是因为Cu-Cu间作用力小于Ni-Cu间的作用力,同时,Cu的表面能小于Ni的表面能,从而导致Cu原子在纳米颗粒表面沉积不聚集,形成表面沉积层。Cu含量越高,Cu的沉积行为越显著。(4)通过形核率分析得知,形核阀值越大,其形核率越小,最后趋于平稳。不同的金属组成对形核率的影响不大;而当气体压强增大,形核更为稳定,体系的形核率随之增加。(5)通过对Ni Fe、Ni Cr和Ni Cu纳米颗粒的液-固相变温度Ts分析可知,不同的金属组分和气体压强对相变温度Ts影响不大,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相变温度呈线性关系,即尺寸越大,其相变温度越大。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气相法制备Ni Fe、Ni Cr和Ni Cu三种二元合金纳米颗粒过程中的形核生长和结构形貌演变行为,揭示二元合金纳米颗粒在制备过程中形核生长机理,并探究不同金属组分和气体压强对其形核生长过程和结构形貌演变的影响,为气相制备合金纳米颗粒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的提出,海洋开发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而当前应用于海洋工程的传统硅酸盐水泥基材料存在抗冲磨性能差,抗侵蚀性不足,性能劣化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传统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进行矿物优化调整提出高铁低钙水泥体系,其显著特征是C4AF~318%,C3S£50%。由于该水泥C3S含量略低,导致其早期水化活性不高。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发现铜离子和铁相具有良
学位
WC-Co硬质合金中WC晶粒尺寸的减小可同时提高硬度和韧性,然而液相烧结过程中数小时的保温时间导致WC晶粒过度长大;用较低吨位的压制设备热压工模具钢预合金粉末制备较大尺寸的工模具钢材料时,为了获得必需的低变形抗力,热压温度通常选择固相线温度附近的高温,导致碳化物强烈的长大趋势。为了避免WCCo硬质合金液相烧结时WC晶粒的过度长大,以及工模具钢预合金粉末在固相线温度附近高温热压时碳化物的过度长大,本
学位
现代工业推动了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并壮大,使人民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它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逐渐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甲醛(HCHO)早在2017年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对甲醛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对甲醛的检测手段应用最为广泛当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敏传感器,但因其在工作中极易受到其他气体的干扰而影响其对甲醛的敏感度,故本文利用丝网
学位
二维功能材料一直以来因高比表面积和高电荷转移而受到催化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二维材料尺寸以及缺陷的控制,能够精确调控材料内部电子结构,从而显著改性催化效果。另外,二维材料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催化剂使用,也可以作为载体来搭载单原子以聚集电荷于活性点位上,从而增强催化能力。然而对于传统二维材料催化剂,尽管在催化活性上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催化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反应的选择性仍然是十分不足的。发掘新
学位
作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H3NH3Pb I3)太阳能电池的认证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5.5%,接近传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是,其有机组分的不稳定阻碍了太阳能电池进一步的发展。全无机α-Cs Pb I3量子点在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同时具有高的热稳定性,是一种可以用来替代CH3NH3Pb I3的理想光吸收材料。但是,α-Cs Pb I3量子点的容忍因子较小,导致其相稳定
学位
仿生材料是近二十年里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主要思想和方法是:发现和研究自然物质特殊或者有意义的结构和功能,然后通过各种制备手段获得类似结构的材料,进而得到类似的功能。几丁质/壳聚糖作为重要的天然高分子资源,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巨大作用。本论文以虾壳中提取的几丁质为模板原材料,通过自组装原理,在溶胶凝-胶体系下制备出具有仿生结构的几丁质/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实验结果证明,通过溶
学位
本文采用粉煤灰调节水泥稳定钢渣的宏观结构、消纳钢渣膨胀产物Ca(OH)2,以抑制水泥稳定钢渣的不均匀膨胀。研究了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基层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重点探讨了粉煤灰对水泥稳定钢渣膨胀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测试技术手段揭示了粉煤灰对钢渣膨胀的抑制机理。基于此,对比研究了不同粒径钢渣用于水泥粉煤灰稳定类路面基层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体积稳定性的差异,成功铺筑了钢渣基层试验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学位
B4C-TaB2-SiC系共晶复合材料有望兼具Ta B2、B4C和Si C三者优良的性能,有望广泛应用于发动机、高超音速飞行器、炉体和高温屏蔽等。本研究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B4C-TaB2-SiC系共晶复合材料,探索了B4C-TaB2-SiC系共晶复合材料的共晶点,重点研究了共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机械性能、电性能和热性能,探讨材料的组成与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B4C-Ta B2
学位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居民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燃油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汽、柴油的大量消耗对我国石油资源战略储备造成了影响。由电能驱动的电动汽车得到官方政策支持和民间推崇,然而,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制约了电动汽车的长远发展,为了满足里程需求,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了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研发。锂金属负极因为具有高理论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最有潜力的负极材料
学位
作为中红外窗口和传感器的关键基础材料,钙铝玻璃广受关注,是该领域的热点材料之一。然而,钙铝酸盐熔点较高,其对应的熔体在冷却过程极易析晶,传统熔融淬冷法制备的钙铝玻璃组分范围极窄。因此开发新型玻璃制备技术和探究钙铝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是拓展其应用的关键;玻璃作为一种脆性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提高玻璃的抗碎裂性而不损害其硬度一直是玻璃科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铝硅酸盐玻璃中,铝一般作为网络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