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与爱的歌唱——浅析柳·乌利茨卡娅的创作特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3572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1943—)是当代俄罗斯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92年,她以中篇小说《索尼奇卡》一举成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当代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坛上的知名作家。2001年俄语布克文学奖的摘得,为乌利茨卡娅扩大了声誉,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迄今为止,作家共发表了两部童话作品集、三部长篇小说、四部中篇小说,还有大量短篇小说以及一些散文集。而在我国,很多人对乌利茨卡娅还知之甚少,研究多停留在概述基础之上,针对作品的详细解读也是寥寥无几。本文结合作家的几部代表性小说,试图在细读基础上深入探究乌利茨卡娅的创作特色。 论文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章,结合作品探讨乌利茨卡娅的文学世界。首先,简要介绍作家本人的状况以及创作的总体特点,然后从家庭主题、爱情主题和死亡主题三个方面来具体剖析。从家庭视角透析社会,关注普通“小人物”的生活命运,进而从家庭意识上升到家园意识,作家告诉人们,“人的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人类千百年来优秀的道德传统相关,要保持这种优良传统,不管时局如何变换,都要有“严肃认真,始终如一”的态度,宽容的心态、仁慈的胸怀,这也将是整个人类大家庭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关于爱情,作家赞赏索尼奇卡和美狄亚那样能够“温顺接纳一切”的传统女子。面临时局的变迁,家庭的背叛,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用一种博大的爱唤醒世人,感染下一代,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圣母式的爱。而作家对爱情的理解,是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的合而为一。《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玛莎对爱和自由的追求道路上的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痛苦挣扎,又与美狄亚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对自由和爱的追求体现了新一代人的勇敢和执着,这是作家肯定的一面,但她们缺乏责任感,作家认为这又是年轻人所欠缺的。关于死亡,作家认为,死亡是令人畏惧而不可抗拒的,但面对死亡,最重要的是,人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首先要克服恐惧感,而克服恐惧的途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此外心中还要有信仰。死亡可以夺走人的肉体,但这种无畏态度是永恒的,它将超越生与死的界限。 第二章,乌利茨卡娅的创作特色。主要从叙事手法和风格特征两个方面探究,作家擅长运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这种传统与自然的叙述方式,也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人物的视角,即进行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之间转换,将自己化身为作品中某个人物,或暂时投向外界,这既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从而具有强化表现力的作用。作家的文学风格是以新感伤主义风格为主,兼具其它的风格特征。 第三章,分析总结乌利茨卡娅对世界文学的贡献,看她在整个俄罗斯文学史、当代俄罗斯文学以及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学位
在素质教育中人格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的始末.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大力发展素质教
PWM系统其性能、效率、体积和重量等方面有许多优点,然而,由于PWM系统的固有特点,其功率转换电路工作在较高频率的开关状态,快速导通和关断引起电路的过渡过程中产生较高的电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從語素的構詞能力、語素意義、語素在複合詞中的位置分佈以及所構詞語的結構類型四個方面,從微觀的角度對魏晉南北朝墓誌中的語素進行了封閉性的計量研究,選取了其中最強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晶。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改理念,已经成为广大化学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
1993年6月,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关沮乡发掘了周家台30号秦墓。出土竹简381枚、木牍1方,内容分为《历谱》、《日书》和《病方及其它》。以原简牍图版为依据,对照原整理者给出的
交流异步伺服控制器,能对异步电机的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时变参数系统有效控制,使有近120年历史的异步电机焕发新机.众所周知,三相/单相异步电机免维护、价格低、制造工
对于一个实时系统,无论是市场购置的,还是自行设计的,在实际应用中,都必须虑及一些重要的技术问题。实时系统对外界输入激励源的响应以及所形成的输出信号如附图所示。在此必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出现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而微课,在此时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