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尺度下的铁酸铋材料的制备及多铁性和电输运性质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铁性材料,被定义为材料至少拥有铁电,铁磁和铁弹性中至少两种性质。铁酸铋(BiFeO3,BFO)作为一种典型的多铁性材料,基于它高铁电居里温度(TC~1103K)和高反铁磁尼尔温度(TN~643K),有望应用于传感器、存储器和非线性光学器件等器件,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铁酸铋的铁电序来源于Bi3+离子的6s孤对电子的畸变,G型反铁磁序则来源于Fe3+离子的62nm周期的自旋摆线结构的调制。当前,一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块体铁酸铋材料的应用,例如杂相的出现、漏电流太高以及铁电转换温度差异过大等,此外,倾斜G型反铁磁结构所可能获得的非零剩余磁化(Mr)也会被62nm周期的自旋摆线结构的调制作用而抵消。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论文采取了两项尝试,以改变材料的物性,即掺杂进入少量异价离子进入铁酸铋块体材料,及制备尺度更小的纳米级别的铁酸铋材料。  首先,我们用改良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出了Ba2+和Ta5+共掺杂的铁酸铋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样品具有菱方钙钛矿结构。随着Ta5+掺杂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和漏电流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且,样品漏电流测试中出现了清晰的阈开关效应。对所有样品进行阻抗分析,发现样品的电阻性主要取决于晶粒效应。  其次,我们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纯的和掺杂异价离子Ca2+的铁酸铋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分析,可以看到样品尺寸大约在25-140nm之间。通过可见-紫外光漫反射数据分析,得知随着Ca掺杂量的增加,铁酸铋纳米颗粒的光学带隙从2.16eV下降到2.02eV,其主要原因可以被归结于氧空位的出现和堆积。也正因为此,样品的漏电流强度随着Ca掺杂量的增加有大幅的增加,并且导致室温下也出现了明显的阈开关效应。同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磁性的测试结果表明晶粒尺度的减小和Ca2+的引入对于铁酸铋纳米颗粒的介电性和磁性具有明显的影响。
其他文献
将铝作为阳极在酸性溶液中(如硫酸、草酸、磷酸、铬酸等)进行电解,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微孔互相平行、孔型规整、孔径为纳米级的多孔氧化物膜。具有这种特殊纳米结构的氧化铝多孔膜为研制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较长时期里,人们一直关注用途比较大且发展较快的多孔型氧化膜,其优点为:(1)阻挡层硬度高,可超过刚玉;(2)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蚀性及化学稳定性;(3)孔的形貌和大小可以随电解工艺
石墨烯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石墨烯纳米带力学特性的研究很有必要。本论文针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挠度,谐振频率),分别通过理论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本论文通过理论计算方法(基于半连续体模型建立新的形变位移关系),得到石墨烯纳米带的挠度和谐振频率的解析式,并分析了挠度以及谐振频率随尺寸(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变化关系。挠度
学位
自旋电子学器件,被称为第二代电子学器件,同时利用了电子的电荷和自旋作为载体来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有望突破传统电子学器件的极限。特别地,对于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的半金属铁磁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多相材料,其损伤过程是一个由原生裂隙到微裂缝扩展,出现宏观裂缝,裂缝进一步发展,丧失承载力即破坏的连续过程。从混凝土损伤力学的角度讨论,损伤是作为一个
学位
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介电体周期性超晶格(铌酸锂晶体)的?olc滤波器。它是一块单畴介电体晶片,该晶片的上下表面平行。在该晶片的上表面周期性地制作金属格栅电极,利用电场极化的方
稀土掺杂碱土铝酸盐长余辉荧光材料作为一种非放射性荧光粉,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且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均不存在污染环境问题,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来,寻找化学稳
在强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过程中,需要对激光束进行均匀化,以实现对靶球的均匀辐照,抑制和避免因球面吸收光能不均而引起的各类非线性不稳定过程。本文采用二维的光谱
本文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导出二阶非线性耦合波方程,对倍频过程的耦合波方程进行变换,得到了小信号条件下,基频光存在正比于光强的附加相位,类似于三阶非线性效应中的自位相
近几十年来,分子磁学发展迅猛,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在该论文中,我们选取了三种分子磁性材料,对其磁学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1).研究了对氨基苯甲酸阴离
石墨烯作为一颗碳纳米材料界的新星,具有与众不同的结构及耀眼的物理及化学性能。由于以上优势,石墨烯材料及其衍生物在材料的生物学等领域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作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