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37年中国社会精英对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cro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0-1937年是近代中国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随着中国城市初步发展,诸多文化精英和政界精英对“城市”展开深刻持久的思考。一方面,他们发现,世界和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城市”的时代,城市的发展使得许多近代中国学者开始对“都市化”这一历史现象发生了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对城市文化在历史上的作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区别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1900-1937年间,不仅是中国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而且中国的市政运动也是发生在这一段时期,中国人对西方先进市政管理理念的学习与传播、中国城市自己的市政规划方案的出台、一大批民国市政学者的出现,也同样是发生在这段时期。他们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市政规划理念和市政管理经验,力图探索一条中国城市化之路,其内容涵盖城市制度、城市设计、城市治理与文化建设诸方面。中国市政观的特点是“市政”始终与“国政”相联、反资本主义观。但是,由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是在它的半殖民地社会状态下进行的,它的发展常常是呈现出病态的特征。因此,在现实中,中国文化精英们对城市发展的状况是不满意的。他们猛烈揭露、批判了中国的“城市病”,如两极分化、市民习惯的落后、城市精神文化的低俗等顽疾。并且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及市政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了中国“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当“城市”的理想在“城市”本身这座空间内寻找出路之时,“向乡村去”的思潮也在逐步抬头,一部分学者积极地探讨城乡关系,力图通过复兴乡村为城市现代化化事业重建良好的根基。这既表示一部分学者将城市和乡村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也表明一部分精英人士的视角跳出了“城市”中心观而向广大的乡村世界寻找现代化动力支撑。在这一探索中,也出现了要求“回归田园”的“反城市化”思潮。这些思想都给予当代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以深刻的启示。
其他文献
以国际贸易理论、资本流动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从比较优势论、内部化理论、金融结构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论、金融服务贸易和金融创新等角度对银
从力学、电磁学等方面介绍补偿法在物理题解中的广泛应用.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采用KrF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无氢类金刚石膜的工艺和性质,通过优化实验参数,获得了质量较高的类金刚石膜,并进一步在氧气氛围中制备了sp3含量更高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其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随之产生,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最
网络化的通信结构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FTTP/FTTH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整个光通信市场的发展。为了满足光纤通信随着现代社会不断提升的信息化程度向更高速率、更大容量
辽宁作为东北振兴的龙头省份,应该以“四基地一区”为战略目标,积极开发利用俄罗斯资源,与俄罗斯东部地区产生紧密互动关系,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对俄合作:加强对俄装备制造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哲学、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它对翻译的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认为它在英汉拟声词的对
《四库全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早已为世公认,收藏其书的七阁也因书而名显,享有盛誉,成为城市文化地位的象征。然七阁为什么“江苏占其二”,又为什么不选择在江苏的中心城市如
<正>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匆匆》示范课,通过学习对新课改理念又有许多新的认识,支老师的课让人仿佛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他用自己特
期刊
目的建立以麒麟菜为原料制备低分子海藻多糖的方法,对制备样品的粘度、凝胶强度和硫酸酯质量分数等理化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