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城市圈产业分工深化的产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同一过程的两方面。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火车头,在产业承接实践、产业承接政策调整、承接资源整合等方面,,武汉城市圈具有示范作用。因此,以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测算产业承接效率,并与非期望产出下的圈域产业承接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⑴本文在对已有相关文献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学界对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研究成果定性层面的多,以各地方的产业实践为视角,定性分析其动因、机制、过程、效应和影响等;对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定量研究也限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生产效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要素效率,而对产业承接的效率研究鲜少;尤其学界对产业承接的负效应(生产过程中的负效应)研究处于初步定性分析,缺乏系统化的定量研究。⑵本文在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圈域承接力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武汉城市圈承接力的排名,武汉、黄石和鄂州为前三;说明三城市在产业承接过程中有相对优势。数据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主要来源于泛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计算得到,武汉城市圈与两大城市群的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武汉城市圈的优势产业和武汉城市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所承接的产业及主导产业的选择。⑶本文在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对圈域产业承接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产业承接效率差异明显,六年间武汉和潜江的产业承接效率每年均达到强DEA有效。除武汉、仙桃和潜江达到DEA有效外,黄石、鄂州等七大城市均有投入冗余。⑷本文将产业承接的非期望产出尝试界定为环境污染、产业同构和利益冲突在对CCR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将原模型变为非期望产出的弱可处置模型,来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圈域产业承接效率,发现加入环境约束之后,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的效率整体有所提升,其中武汉、黄石、鄂州、仙桃和潜江自2006年至2011年每一年的承接效率均达到DEA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