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胞管的强化换热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的高效节能换热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对流换热强化技术中的被动强化技术因无需外部提供动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换热设备中。本文在凸胞凹坑板式换热器的基础上,提出在圆形光滑管表面上交错均匀冲压出一定深度的凸胞形成凸胞换热管,以提高换热效率。首先,本文在以实验数据验证计算模型正确的基础上分析了凸胞管的强化换热机理,随后研究了结构参数及排列方式对凸胞管内部换热及流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最后对凸胞管与螺旋槽管、横纹槽管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错排凸胞管为例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将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经验公式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将凸胞管与光滑管进行对比,从速度场、湍动能及场协同理论分析凸胞管的强化传热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光滑管,凸胞管的换热性能提高了 14.93~25.87%,流动阻力平均增加了 1 8.17%;由传热机理分析可知,流体经过凸胞时可产生垂直于主流方向的二次流,减小了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场协同角,提高了热传递效率。(2)从单因素、多因素分别研究了凸胞结构参数、流动参数对换热及流阻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各个参数的影响程度;利用MATLAB对仿真计算得到的69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了Nu、f的准则关联式;以Nu、f、PEC为目标函数对结构参数及流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比ANSYS Workbench中的优化模块与MATLAB工具箱中的fmincon函数的优化结果,得出h=2.4mm,r=2mm,p=20mm时,凸胞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最好。(3)比较凸胞错排、对排、螺旋排列三种方式对传热及流阻特性的影响,将凸胞管的换热性能、抗污垢性能与横纹槽管、螺旋槽管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凸胞对排时的Nu与错排相差不大,但f大于错排,综合换热性能弱于错排;凸胞螺旋排列角度为120度时换热性能最优,流动阻力最大;在研究的特定结构下,凸胞管的Nu、△P均为最小,表征换热性能的场协同角最大,考虑了流动阻力之后的综合换热性能PEC最优,凸胞管中的污垢沉积量最小,抗污垢性能最优。(4)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利用MATLAB中的App Designer工具设计凸胞管换热器App,通过实例验证App的准确可靠性,并将相同工况条件下设计的凸胞管换热器与光滑管换热器进行对比,凸显凸胞管换热器的优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新型凸胞换热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强化换热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服务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固定和无线接入网正面临带宽指数增加的挑战。无源光网络-可见光(Passive Optical Network-Visible L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优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采集主站、采集终端、结构、通信、精准采集成为了需要迫切完成的任务。现用的各类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针对实时采集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及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图像和视频数据越来越多,如何使计算机有效的处理和理解这些数据,以协助相关行业人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2012年深度学习的兴起,
焊接机器人是工业中较为常用的机器人,它能够帮助人类从复杂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在焊接生产过程中,焊接的精度受到前道工序工件加工精度
目的:观察母代高脂饮食对F2代大鼠代谢状态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饮食母鼠模型,产仔F1、F2代。于3周龄及12周龄时检测F2代大鼠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并对肝脏组
本课题共研究了两种鄂西药用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Lam]和毛叶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的化学成分。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MCI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分离手段,共从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86个化合物,有7个为新化合物,其中包括4个具有苯并菲啶类生物碱骈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类骨架的新化合物。结
目的了解婴幼儿围手术期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er baumannii,Ab)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及如何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水平的加深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单个控制体,而是包括了多个个体组成的网络系统,例如电网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互联网系统
当今世界,互联网己经成为国家运行发展的命脉和基础,整个国家、社会、个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众多政府部门、组织、企业都在建立和扩展自有网络,并通过互联网对海量
虹膜识别是一种重要的身份鉴别手段,是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虹膜的纹理结构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和稳定性,虹膜识别具有非接触性、非侵犯性等特点,其在身份认证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