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承载量的旅游目的地预警机制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颁布的《旅游法》设置“旅游安全”章节,对旅游安全进行系统规范,旨在打造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其中规定,“国家建立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将旅游安全纳入突发事件监测评估范畴。因此,建立旅游目的地风险提示制度和旅游目的地预警机制成为旅游景区和当地政府的法定责任。相对于其他行业或者产业,我国旅游预警机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重预案、轻预警”。旅游目的地预警机制建设的滞后,让各级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在面对旅游目的地突发事件时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在处理旅游突发事件时,暴露出反应较慢、指挥混乱、信息不对称、处置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另外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风险性越来越复杂。中国开始进入风险社会,旅游者追求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旅游产业影响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这些都给旅游目的地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带来更多挑战。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旅游目的地预警机制,准确把握旅游目的地突发事件发生的前兆,将旅游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小旅游危机事件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保障旅游者安全,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本文以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综合分析、实证分析和模型分析,对旅游目的地预警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理论上,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目的地预警指标体系,分析了旅游目的地预警内容。实践上,选取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在分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旅游预警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文化景观遗产、客流量、旅游安全、旅游设施等为要点阐述西湖风景名胜区预警机制的构建。本文重点探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预警内容、预警系统和预警管理机制,研究成果更有实际操作性,能够为旅游目的地预警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资本结构都是影响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在企业资本循环决策中有重要的地位。在财
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资本全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2003年度,在美国的股票市场上,中国概念股曾风靡一时,一度掀起了一阵“中国风”,这股风着实吸引了许多国内企业家,仅在
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公司规模逐步扩大,竞争向复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如何根据公司规模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调整营销组合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成为各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本文针对G集团公司各个业务板块的不同特点,结合对相关战略理论的研究,运用SWOT、生命周期等分析工具,从各个角度,例如品牌创建、新品开发、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激励与考核等方
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是管理学科的热点方向之一。目前,我国的竞争力评价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大部分的竞争力评价往往只给出评价的结果,而省略了得出结果的过程和必要的数据,让使
经济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却日益加重。受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制造了大部分环境问题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显得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