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各地已经在ICU、糖尿病、造瘘口治疗等领域开展了专科护理人才的培训工作,对专科护理领域从业护士需经过专科化培训已形成共识。各地开展培训工作的机构主要有护理学会、三甲医院和医学院校,也存在一些医院内部自行培训、自行认证的情况。医院作为临床培训基地,所承担的专科化实践培训是保证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相关的准入标准,承担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工作的基地条件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因此,有必要建立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准入指标。鉴于儿童身心特殊性及儿科护理的专科性,本研究旨在拟定较广泛接受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科专科护士定义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具操作性的儿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准入指标体系,给有关部门制定儿科及其他领域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准入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为保证(儿科)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奠定基础。【步骤与方法】在文献查询、实地调研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拟定儿科专科护士定义及其临床培训基地准入指标体系预案,设计专家函询问卷;根据研究内容遴选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领域的35位专家,以专家函询法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及函询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确定儿科专科护士的定义;备选指标重要性程度采用李克5分法分级,根据函询结果,以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大于3.5及变异系数小于0. 2为指标筛选标准,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研究小组集体评议进行指标筛选;对入选的各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利用专家重要性赋值均数高低确定saaty标度,构建判断矩阵,利用yaahp0.4.1软件进行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与结论】1.专家咨询结果可靠性对专家基本情况的定性分析(专业相关性、年龄及工作年限、专业职称及学历)及专家组权威程度的定量分析(专家组权威系数为0.89±0.07)表明:专家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层次性和权威性。两轮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2.9%、94.1%,分别有18位(62.1%)和7位(23.3%)专家提出多项宝贵建议,标明专家积极性程度较高。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最小值3.633,最大值4.933,均值4.403,均高于70.0%的重要性程度3.500,专家意见总体指标协调系数0.237(P<0.001),指标权重判断矩阵排序一致性比率均<0.100,表明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较好,预测结果可靠。2.儿科专科护士定义及其临床培训基地准入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就拟定的儿科专科护士定义,第一轮赞同率为69.0%,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第二轮赞同率为78.1% ,不同意的7位专家中,4位是在肯定定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对语言表述需稍进行修改。通过两轮函询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按权重大小依次为临床带教师资条件(0.289)、培训方案(0.215)、申请科室条件(0.166)、科室护理队伍建设(0.122)、培训管理组织(0.089)、医院基本条件(0.069)、培训规章制度(0.051)。3.儿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准入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选取作为“重庆市儿童ICU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重庆市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PICU和NICU及在重庆地区儿科发展水平较高的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科,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地评价,初步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同时反映了评价对象的现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