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轻钢龙骨体系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及抗侧力刚度验算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feiyang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构轻钢龙骨体系具有节约材料能源土地,环保、有利于产业化、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近来已成功运用于很多工程。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该结构体系已开始在灾区推广。但目前该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被工程技术人员所了解,再加上相关的文献资料很少,仅有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单个构件或者墙体上,与抗震设计相关的动力特性尚无人涉及。本文以低多层格构轻钢龙骨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侧力刚度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总结了低多层格构轻钢龙骨体系墙体,楼面和节点做法,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单层中小跨格构轻钢龙骨体系。2.在合理简化方法的基础上,应用3D3S9.0作为前处理软件建立了格构轻钢龙骨体系的整体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低层格构轻钢龙骨体系的动力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结构基本周期与高度、层数的关系,并考虑了轻骨料混凝土对结构刚度的贡献。3.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某一工程实例的分析模型,分析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刚度和变形;分别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了抗震计算,并与规范进行了比较,说明结构的抗侧力刚度满足要求。
其他文献
震害研究表明,框架结构底部变形较大,在地震中容易产生层间屈服破坏,“强柱弱梁”目标难以实现。为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改变结构破坏模式,在框架结构上附加可控摇摆墙,形成框架
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正逐步应用于桥梁工程、多低层建筑、高层楼盖结构。为深入认识其耐火性能并为其防火保护提供依据,论文对薄壁型钢-混凝土梁-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结构特点,其刚度分布不均匀,楼板变形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已
强夯技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经济有效和环保的地基加固方法,随着近年的发展已经扩展到饱和度较高的软粘土地基处理中,但截至目前饱和软粘土强夯加固技术尚存诸多问题,应用研究仍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广泛地研究性质特殊的高分子复合微球。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与表面活性剂对水基磁流体稳定性和颗粒磁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日等国家的学者根据多年来的震害调查提出的抗震设计思想,现已逐渐成为21世纪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主流方向[15]。基于位移的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是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超高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及高韧性等特点。解决配筋RPC结构的设计理论和
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深基坑工程作为一项古老的课题,今天又有了新的意义。地下空间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促进了这项课题的发展,但基坑
学位
玻璃幕墙以其重量轻、安装速度快、装饰效果好的优点已经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意外爆炸事故频繁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致使周围的玻璃幕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