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负荷的混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以及不断提升的用电需求造成的负荷峰谷差,给电网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聚合空调负荷(air conditioning load,ACL)的灵活性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and physical system,CPS)的角度出发,基于混杂系统模型(hybrid system modeling,HSM)建模的思想,对空调负荷的新型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将空调负荷视为一个信息物理系统,对其物理模型和控制模型深入分析,分别采用等效热参数(equivalent thermal parameter,ETP)模型以及有限状态机(finite-state machine,FSM)对空调负荷的物理过程和控制过程进行建模,并采用混合逻辑动态(mixed logical dynamical,MLD)模型建立空调负荷物理过程与控制过程的联系,用一组线性等式和不等式组完整描述空调负荷的信息物理融合过程中约束条件和控制逻辑。继而提出了一个充分发挥空调负荷灵活性跟踪微网联络线日前计划功率的分布式控制策略,以实现就地提高联络线功率可计划性的目标。由仿真算例详细验证MLD模型的正确性和该控制方法在功率跟踪精度、保证闭锁时间和用户舒适度等方面的效果。然后,本文采用另一种混杂系统建模方式——随机混合自动(stochastic hybrid automation,SHA)模型进一步阐述空调负荷物理过程与控制过程的耦合关系,并提出了一种聚合大规模空调负荷实现虚拟调峰的三层控制系统结构。在负荷层提出了一种基于半马尔科夫过程的空调负荷概率控制方法,能够保证空调的闭锁时间和保持集群状态的多样性。在聚合商层,基于市场均衡机制提出了一种将空调负荷聚合为虚拟调峰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法。虚拟调峰机组能够向调度提供类似于常规机组的报价曲线和调节容量,从而参与电网层的优化调度。由仿真算例详细验证了该方法在调峰指令跟踪精度、调峰费用以及对用户舒适度的影响等方面的效果。最后,本文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调集群聚合动态模型的能量优化的控制策略。通过空调负荷归一化状态(state of air-conditioner,SOA)与动态功率之间的递推关系推导出单个空调负荷动态模型,并进一步推导出可用于实现有限时域内滚动优化的空调负荷聚合动态模型,降低了能量优化的维度。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空调集群能量优化控制策略。由仿真算例详细验证了该聚合模型的正确性以及不同收益函数下用户用电行为对电价敏感程度。
其他文献
通过液相串联质谱仪分析水产品的相关抗生素,借助相关水产品样品对样品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将借助HLB固相萃柱在水产品富集、净化后,研究抗生素残留,液相串联质谱仪对水产品的抗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学者投身教育改革实践,努力构建教师科学引领课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直
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控制CO2的排放成为应对该问题最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但是,能耗问题是制约碳捕集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技术瓶颈。本文从能量
职业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就业教育。从就业教育的角度去观照职业教育,则其本质属性、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等均需进行重新阐释。
英语真实学习环境的缺失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心头病”。但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如今我国已步入5G时代,为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诸多可能。但是,在英语教
反乌托邦小说《我们》描述了一个由数字和科学理性统治的未来世界,其中有大量隐喻。这些隐喻有"熵"与"能"两大类。"熵"的隐喻主要有数学、建筑、机械三类,象征科学理性对人类
目的:观察肾脏局部补体C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UUO)小鼠肾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I
施工企业投标前期的决策方法有:加权评分比较法和决策树法.投标报价策略有:生存型报价策略、信誉型报价策略和盈利型报价策略.投标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标企业对投标
本文基于北京谱仪Ⅲ于2009年和2012年在质心系能量为3.686GeV处采集的总量约为4.48×108个的Ψ(3686)数据样本,对Ψ(3686)→ΨΩ-Ω+ 重子对衰变过程做了详细的研究。我们采
随着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新地理时代”,网络地理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此同时,作为网络地理信息中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