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ALL患儿时血药浓度检测及不良反应探讨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甲酰四氢叶酸钙化疗方案中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甲氨蝶呤的排泄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并了解甲氨蝶呤不良反应是否存在维吾尔族及汉族差异,并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测定甲氨蝶呤给药后固定时间点(24 h、48 h)的血药浓度。  结果:24 h MTX血药浓度>10μmol/L组与<10μmol/L组在消化道反应、黏膜损害、骨髓抑制及肝功能异常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h MTX血药浓度>1.0μmol/L组与<1.0μmol/L组在消化道反应及黏膜损害方面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肝功能异常方面两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维吾尔族、汉族患者的MTX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除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的差异(P>0.05),其他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24 h MTX血药浓度不能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48 h MTX血药浓度能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骨髓抑制、黏膜损害及肝功能异常等MTX不良反应方面维吾尔族发生率较汉族低,且48 h点MTX血药浓度存在很大个体差异,故在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时,应根据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量和解救剂量,从而达到施行大剂量甲氨蝶呤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立足于开发靶向HBV核心蛋白的新型抗病毒药物,通过对核心蛋白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利用分段海肾荧光素酶互补技术,建立一种表征核心蛋白二聚体形成的新方法,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靶向HBV核心蛋白的药物筛选模型,并用其进行初步药物筛选。方法:首先将四种不同的荧光素酶基因(Firefly,Renilla,Gaussia和Nano Luc luciferase)分别在特定位点分成N,C两段,分别经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在稳步地发展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由此,高效课堂的构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同时,带动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