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赖氨酸高分子/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修复材料修复家兔颅颌骨缺损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wee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聚赖氨酸高分子/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材料修复家兔颅颌骨缺损愈合的愈合过程。观察评价该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成骨特性,探讨材料的优化机制,为用于骨修复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初步评价新型材料的应用前景。方法:1.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中复合材料由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提供,主要是赖氨酸和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先对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评价,计算孔隙率,观察孔径大小和材料间的交连特点。2.动物实验:在48只家兔颅颌骨部形成骨缺损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聚赖氨酸高分子/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充填组(A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充填组(B组),聚赖氨酸高分子材料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家兔,取颅颌骨观察缺损部愈合情况,并进行X片,组织学切片观察、力学性能的初步分析以及不同时期X线灰度率、骨痂强度率与骨痂钙磷含量的比较。结果:①高分子/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移植12周时可完全修复骨缺损,各时段放射学评估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移植后各观察时段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周时修复效果显著差于聚赖氨酸高分子/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充填组(P<0.05);空白组12周时缺损不能修复。③骨痂力学强度与骨痂X线灰度呈指数相关(P<0.05),骨痂X线灰度随骨折愈合的进程而增高。结论:聚赖氨酸高分子/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具有较强的协同成骨能力,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并有一定的骨引导、骨传导能力,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新型的组织工程学人工骨,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替代品和骨组织工程支架基质材料。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信息发展,企业为适应社会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实现快速发展,需不断增强企业人力资本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本文在阐述打造企业内训师队伍意义的基
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服务职能等方面,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发生转变.国有企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体制化,而是不断的推行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这样的变化,
设计和制备高效光催化剂是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的关键。本论文研究了几种稀土和非金属掺杂WO_3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掺杂对WO_3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Y、Nd单掺杂型WO_3光催化材料,通过XRD、SEM、XPS、DRS等手段做了组分测定和结构表征,并对其产氧活性进行了测定。产氧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纯WO_3光催化分解水的产氧速率是0.047mmol·L~(-1)·
血管疾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手段之一是血管移植术。因此血管移植物的来源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管移植物主要有自体血管、异体血
开展数字大鼠研究对于提高实验动物的研究水平、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高质量的断层解剖数据集是开展数字大鼠研究的首要任务。为此,本文对数字大鼠断层解剖
国家不断提高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今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毕竟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跟着互联网的快速开展,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入的改变,整个社会都在朝着信息化和多元化开展.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音乐教育也具有了更广阔的渠道,其操作模式
企业想要发挥人才效能,增强行业竞争力,必须要结合信息技术.同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加强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或生物体的特定部分进行断面成像或立体成像,可获得组织和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病变信息,是一种无损伤体外影像检查手段,是二十
本文详细叙述了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完成东软数字医疗核磁共振谱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32C芯片的研究,虽然文中给出的是谱仪控制系统中信号处理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但设计思想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