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其建设与投入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石和条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农村基础设施的经济学特性决定了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有效供给。因此,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负有重要职责。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财政投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理应成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投入总体偏少,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也有弱化的趋势。由于投入不足,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薄弱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瓶颈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充分了解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完善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政策,对于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为农业“保驾护航”的作用、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现状、思路和方法等。正文第一部分将介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问题。从农村基础设施的含义、内容、特征、意义、投资主体等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将介绍财政投入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首先,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其次,农业的弱质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公共财政必须支持和保护农业;第三,国家财政具备了对农村实施反哺的能力;第四,国家财政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支持。第三部分将比较和分析国内外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做法,并指出对我国完善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将以沈阳市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为例,介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投入现状;其次,对沈阳市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投入现状分析;再次,提出沈阳市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第四,对沈阳市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投资SWOT分析。第五部分对沈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新型投融资模式的建议。通过对不同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沈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新型投融资模式的建议。第六部分将阐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