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享有”加拿大契诃夫”之誉的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加拿大女性文学起步早、人数多、成就大,在加拿大文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60年代末,门罗推出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幽灵之舞》,从此短篇小说大放异彩,新人辈出,佳作不断,成为加拿大文学全盛时代的一支主力军,门罗便是这支主力军的领军主将。她至今出版了11部短篇小说集,小说故事多以乡村小镇为背景,善写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女性关系。门罗笔下的人物多为聪颖敏感、精神生活中充满烦恼的女性,尤以年轻女性成长为主题。[2]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成为莫泊桑、契诃夫之后又一座短篇小说的文学高峰。2004年出版的《逃离》(Runaway)使门罗第2次荣获加拿大的”格勒小说奖”,并获英联邦作家奖(Commonwealth Writers Prize)。本文以小说集《逃离》为文本,以后现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着重探讨作品中的女性逃离意识。 小说集《逃离》由八个短篇故事构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均为女性,这些新的女性形象仍然和门罗精心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一样,复杂多样,感情细腻,敏感多思,都有各自的追求,都有独立而强烈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会轻易改变,但多了一些反思和认识。[3]本文深层次地对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处境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她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如何逃离自我身份等问题。在深入研读作品后,进一步发现《逃离》在语言形式、细节描写、人物心理转变等方面都体现了作者注重女性人物特征的写作风格。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构成,其中正文共分四章。引言部分简介门罗的作品及其成就,概述《逃离》的研究现状,文本大体内容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题思想。正文的第一章概括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分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中逃离的概念和体现,以及《逃离》小说集创作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密切关系。第二章解析门罗在创作上一贯使用的笔致绵密、气息醇厚,细腻的心理展示手法,归纳总结她在小说中塑造的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第三章对作品中主人公产生的女性逃离意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首先是系统地分析女性逃离意识产生的具体根源;其次进一步解读作品中女性角色逃离意识的展现,逐一剖析了各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所产生的不同的逃离意识;最后是解析作品中女性角色逃离失败的原因,原因是多元化的,主要概述为道德回归、社会制约和性格软弱三个方面。第四章阐述了作品中女性逃离意识产生的意义以及社会价值。 女性主义从60年代发展至今,内容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充实,门罗通过创作《逃离》小说中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阐释了她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逃离》中女性形象与女性逃离意识的体现进行重新认识和系统阐述。本论文希望能够对门罗小说进行尽可能全面、客观并具有新意的解读,这对于《逃离》文本的深入理解及人们对女性主义作品特征的认知都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