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口服液主要药效学评价及其抗菌物质基础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桑菊处方是由桑叶、野菊花、连翘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利咽消肿的作用,用于病毒感染性流感或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前期生产工艺可行、质量标准可控的研究基础上,本论文采用活性跟踪分离等现代天然药物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复方桑菊口服液的进行抗炎、解热、抗菌主要药效学,以及其抗菌活性部位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莱胶致大鼠足跖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炎性渗出实验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的模型研究其解热作用;通过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和体外对常见呼吸道细菌的抑制实验研究其抗菌作用;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技术对桑菊口服液进行有效部位的分离,并在抗菌体外抗菌的活性筛选结果的指导下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色谱以及Prep-HPLC等)等技术分离有效部位各成分化合物,并运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UV、IR、1HNMR、13CNMR等)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桑菊口服液能减轻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P<0.05)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P<0.05),以及抑制醋酸致腹腔毛细管炎性渗出(P<0.05);高剂量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有退热作用;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MIC均为0.016mL·mL-1;从反相硅胶柱层析30%部位抗菌活性部位分离了9个化合物,结构分别是3-(3-羟基-苯基)-丙酸、3-(3-羟基-苯基)-丙酸甲酯、肉桂酸、3-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丙烷-1、3-羟基-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烷-1、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香草酸、没食子酸。
  结论:桑菊口服液具有抗炎、解热、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药效学作用,其抗菌作用源于酚酸类化学成分的作用。
其他文献
以往多相催化研究主要是基于大粒子的无机材料合成、表征,及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对来说比较成熟。随着纳米概念的提出、纳米材料合成技术的建立和纳米材料表征手段的发展,从纳米尺度来研究固体催化材料已成为今后多相催化领域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多相催化研究的国际前沿,试图探讨金属纳米粒子结构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初步结果。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介孔分子筛SBA-15。通过添加扩孔剂1,3,5
期刊
本文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及其近年来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作了综述,内容涉及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及其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新的、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环境污染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已取得的成果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课题针对北京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PM10、SO2和O3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且以各种措施的技术、经济参数为依据对其进行排序,得到北京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总体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措施库。北京市重点工业源包括钢铁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其它一些类型工业。本课题对这几种工业的污染结点、污染特点进
学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20多年来最重要的成果。在分析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测算了RCEP的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互补性强,双边FTA促进了中国与RCEP成员中自贸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增长;在零关税场景下,RCEP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呈现增长,且RCEP各成员国的福利和经济总效应增加值远
微孢子虫因被认为是与生物进化有关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而倍受关注,由于SSU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其一级结构种系的保守性表现在所有种系中,比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保守100倍以上,且碱基长度适中,碱基变化的积累以一种类似计时器的方式进行,因此,SSUrRNA在生物进货和系统演化研究中是一个良好的分子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的进化分析和分类,对微孢子虫的SSUrRNA核酸序列分析也成
学位
会议
电力短缺是"一带一路"区域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电力短缺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电力项目。"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分布广泛,且数量持续增长,但大量的项目信息较为分散,不利于信息挖掘,亟需将这些项目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海外电力项目信息,并通过部委、使馆、经济商务部参赞机构文件、中英文当地新闻报道、学者、非政府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