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及霉菌多样性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当今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本文以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在海拔1 000m~2 800m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霉菌的多样性,旨在为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数据库的建设奠定基础,为以后土壤生物的调查提供大量翔实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各类土壤微生物的总趋势是随海拔的升高,微生物数量下降。微生物数量最大值在海拔1 000m,为679.91×105个/g·干土,最小值在海拔2 800m,为32.50×105个/g·干土。2.对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霉菌的调查中发现了31属133种,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3.霉菌中的曲霉属在海拔2 700m以上数量降为0,说明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2 700m以上的地区不适宜于曲霉属的生存和繁殖。4.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青霉属菌落并非大部分为青灰色,而有纯白色或乳白色的菌落分布。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青霉与其它地区青霉相比,形态上差别大,可能是生理代谢上有差别,因此有重要的研究价值。5.在一般的土壤中(尤其是耕地土壤中)曲霉属在霉菌中所占的比重大,但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曲霉属所占的比例小,可能是因为曲霉属的分布与人的活动关系大,曲霉属的酶活与人类的生活环境有关。6.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霉菌的数量和多样性与气温、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最大,与全氮之间的相关性次之,而与pH、C/N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7.在对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霉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5个新记录,暂定名为白水江青霉Ⅰ号、白水江青霉Ⅱ号、白水江青霉Ⅲ号、白水江青霉Ⅳ和白水江曲霉Ⅰ号,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无线通信中,信道容易发生突发差错,这将导致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误码率;而在有线通信中,由于网络带宽有限、拥塞等信道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丢包、超时、比特传输错误、
F-苷肽(Fucoidan-Glycocalyx Compound ,F-GC)是从褐藻中提取的一种含硫酸酯基团的蛋白多糖,是磺酸岩藻糖苷多肽的聚合物。实验已证明,F-GC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等方面的特殊功效。本文通过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F-GC防治糖尿病的疗效作了初步评价,并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实验首先建立了糖尿病小鼠模型,对模型鼠连续
学位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的一组酶的总称,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从被发现起就受到世界各国生物界的重视。现在纤维素酶应用已扩展到医药、纺织、日用化工、造纸、食品发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