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当今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本文以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在海拔1 000m~2 800m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霉菌的多样性,旨在为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数据库的建设奠定基础,为以后土壤生物的调查提供大量翔实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各类土壤微生物的总趋势是随海拔的升高,微生物数量下降。微生物数量最大值在海拔1 000m,为679.91×105个/g·干土,最小值在海拔2 800m,为32.50×105个/g·干土。2.对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霉菌的调查中发现了31属133种,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3.霉菌中的曲霉属在海拔2 700m以上数量降为0,说明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2 700m以上的地区不适宜于曲霉属的生存和繁殖。4.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青霉属菌落并非大部分为青灰色,而有纯白色或乳白色的菌落分布。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青霉与其它地区青霉相比,形态上差别大,可能是生理代谢上有差别,因此有重要的研究价值。5.在一般的土壤中(尤其是耕地土壤中)曲霉属在霉菌中所占的比重大,但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曲霉属所占的比例小,可能是因为曲霉属的分布与人的活动关系大,曲霉属的酶活与人类的生活环境有关。6.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霉菌的数量和多样性与气温、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最大,与全氮之间的相关性次之,而与pH、C/N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7.在对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霉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5个新记录,暂定名为白水江青霉Ⅰ号、白水江青霉Ⅱ号、白水江青霉Ⅲ号、白水江青霉Ⅳ和白水江曲霉Ⅰ号,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