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动脉压力动态变化及其血中ET-1、NO水平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常因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而导致临床死亡且病死率较高.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一种与一系列心肺疾病相关联的综合征,以明显的肺动脉压升高及血管反应性异常为特征,并导致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和严重的低氧血症,并常常对吸氧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缺乏良好的反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规律国内尚缺乏研究,原因还不十分清楚.Rosenberg等和Fike等分别报道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时血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ET-1和NO水平的变化国内外未见报道.该研究通过测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中ET-1和NO水平并同时用超声多谱勒动态监测肺动脉压力、左心室收缩功能,结合血气分析来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动脉压力动态变化及其调节因素,为临床上早期防治RDS病儿肺动脉高压及降低其病死率打下基础.结论:1、正常新生儿在生后12~24小时内肺动脉压力很快降至正常.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动脉压力高、持续时间长、易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15.4﹪),尤以死亡病例更为明显.3、RDS患儿其血中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并与肺动脉压力变化相一致.4、RDS患儿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左心室收缩功能没有受到影响.4、RDS患儿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左心室收缩功能没有受到影响.5、RDS患儿平均动脉压与肺动脉压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其动脉血氧分压(PO<,2>)与肺动脉压力呈负相关,其在中ET-1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血中NO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负相关.提示RDS患儿动脉血氧分压,血中ET-1、NO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密切相关并为调节肺动脉压力的重要因素.6、在临床工作中利用无创性的超声多谱勒手段动态监测危重新生儿TPV/RVET比值,判断其肺动脉压力变化,并根据其比值进行早期治疗,改善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及时纠正低氧血症以及给予NO吸入可有效预防可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其他文献
有证据表明躁狂症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抗躁狂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有关研究结论不全一致,甚至有的相互矛盾.也有研究认为躁狂症患者细胞免疫的异常与躁狂的严重程度有关.该
第一部分 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TTVDNA技术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 建立肝组织TTVDNA的原位杂交检测技术。 方法 根据Okamoto等报道的TTVDNA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一对引
该研究通过体外人胰腺癌细胞株JF-305证实,该细胞株对维甲类化合物有较好的敏感性.四种维甲酸化合物对人胰腺癌细胞株JF-305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中Ro40-8757抑制作用最强.该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准确率,以期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材料及方法:回顾性收集57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冠脉CTA成像。共选择9
目的采集早产儿的血清及支气管肺灌洗液,比较BPD早产儿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和支气管肺灌洗液内MIF及PLTP的含量变化,探讨MIF及PLTP在BPD早产儿血清内水平以及与BPD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