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成本信息能够正确的反映企业实际情况,这是管理者们着眼关心的重要问题。在传统制造成本管理模式下,间接费用主要以产品数量和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但以这种方法来对生产成本进行分配则过于粗糙并带有主观性。对于自动化程度日益提升的先进制造企业来说,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明显扭曲了产品的实际成本。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作业成本法”。然而,在理论界与实务界逐渐接受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人为实施作业成本法时,由于需要庞大的计算量和繁杂的操作,从而使其面临实际操作上的困境。笔者通过重点研究卡普兰教授在2004年提出的作为“作业成本法”简化版本的“估时作业成本法”,发现其相对于国内相当一部分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在适用性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且其实施难度比作业成本法要小的多。 本文在对国内外成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制造型企业TJ公司浸胶帆布厂引入了估时作业成本核算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层面的尝试。在对资源成本项目进行估时成本分析与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产能成本项目并不能以时间作为衡量的要素(如以体积、面积、重量等要素衡量),无法与企业的作业中心相匹配,无法合理计量其生产能力,也就无法通过估时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将其分配入成本对象。对于非时间要素产能成本,我们首先对其成本性质做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环境,最终确定对这种类型的资源以传统作业成本法中维持级作业的成本分配方法分配入成本对象。 没有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万能的、完美的。合理成本制度的目标不是拥有最准确的成本计量方法,而是应根据不同企业成本构成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成本核算策略,对于TJ公司浸胶帆布厂我们通过制定以估时作业成本法为主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策略,为TJ公司浸胶帆布厂的管理层扭转了以前不正确的成本理解,为公司的日常运营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技术分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