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空间捕获的连续型机器人动力学与实验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对空间环境探索的不断深入,导致失去作用且影响空间安全的飞行器数量日益增加。此类飞行器及其产生的碎片具有极快的飞行速度和巨大的杀伤能力。面对这种不确定威胁,世界各航天大国均对空间碎片的清理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针对此研究背景,提出了一种既具有环境共融能力,又能实现空间碎片捕获的抓捕机构,并着重围绕机构中的连续型机器人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工作。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抓捕机构的结构设计。根据碎片捕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基本问题,设计了兼具姿态调整能力、碎片尺寸自适应能力以及捕获能力的抓捕机构。其中,利用Inventor建立了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对各模块进行了功能介绍;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了非标准件的制造;着重设计了在抓捕机构中起到执行功能的连续型机器人,并以此作为后续理论研究工作的研究对象。(2)连续型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针对连续型机器人在变形过程中的运动学问题,采用D-H(Denavit-Hartenberg)法建立了机器人各单元之间的姿态变换关系;通过分析机器人各状态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等曲率模型的误差存在原因,确立了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了连续型机器人的运动空间、关节变量与驱动量之间的关系。(3)连续型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为了研究连续型机器人的动力学问题,推导了机器人的各单元矩阵,并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微分-代数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利用保辛方法实现了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依托瞬时最优控制方法完成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研究;通过MATLAB仿真了连续型机器人在不同驱动情况下的动力学响应以及动力学控制效果。(4)连续型机器人的验证平台设计与实验研究。为了验证连续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构建了机器人的实验验证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机器人硬件结构与传感器、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基于图像技术的摄影测量设备;通过MATLAB和实验测量相联合的方法,开展了机器人运动学实验、静力学实验、动力学实验验证工作,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在航空航天和工业应用领域,轻质高效的柔性旋转梁结构应用广泛。当其执行转动操作任务时,由于刚度低、阻尼小的结构特性其末端会激起低频弹性振动且衰减缓慢,对柔性梁操作效
甘蓝型油菜作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提高油菜的产油量非常重要。模式植物拟南芥与甘蓝型油菜同为十字花科植物,序列分析亲缘性相近,可以利用拟南芥相关基因来研究油菜产油机制,并寻找潜在的遗传转化位点。植物油脂主要以油体蛋白的形式储存于种子中。拟南芥中油体蛋白(oleosin)影响种子发育及油脂含量。SNARE(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
基因编辑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结合使基因操作在猪的分子育种和动物模型构建上变得简易高效,但该技术体系需要大量的卵母细胞来生产克隆胚胎。目前在大动物上主要是从屠宰场
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通过信息传递和自动化控制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及保障驾驶员安全。但是,现阶段离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仍有一定的距离,在此过渡阶段,
预制外挂墙板采用柔性连接的方式与主体连接,放松墙体底部的弯矩,可以避免在地震作用下墙体被破坏。但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整体性相对薄弱,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抗震设计,发生地震时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本文在前人墙板和阻尼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预制外墙板间的功能可恢复性的弯曲耗能金属阻尼器,可以通过耗能T型钢板腹板的面外弯曲进行耗能,将其应用于预制装配式外挂墙板间,对其进行理论推导、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情感化设计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情感化设计产品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还要通过不同的方式
纳米碳化钛(Ti C)颗粒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加入金属基体中可以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力、和机械摩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液相脉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处于产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以创新引领社会发展,而新能源技术在产业革命和技术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当前能源危机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寻找新能源迫在眉睫。太阳能因为具有能量取之不尽、成本低廉、清洁环保等诸多优势而备受关注。最近几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取得了空前的进展,这主要是归因于其合适的带隙、超长的载流子扩散距离和钙钛矿本身的高吸收系数。为了解决传统钙钛矿热稳定性和湿度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产生了较大影响,全球范围内需水量的大幅增长与水资源的短缺形成了尖锐矛盾,极端水事件发生频率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合理
当前,我国水资源水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各地普遍存在地下水超采、水环境污染、可利用水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各流域取水总量控制及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