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发展与实践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尔·波普尔是证伪主义流派的开创者,其学术著作表述方式极为清晰但思想内涵极为深奥复杂,其证伪主义思想自诞生之日起便在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本文试图从波普尔的思想起点和核心洞见做起,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并对质疑其思想与实践的几个重要人物和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波普尔猛烈地批判了当时主流的实证主义,并试图解决归纳问题。第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划界标准是证伪而不可能是证实,波普尔新的科学方法论重新阐释了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发展模式等一系列传统的科学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一思维方式的颠覆性转变在科学哲学界和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对证伪主义思想后续影响的研究,证伪主义提出后,给科学界和科学哲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种对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也鼓舞了后人,无论是库恩的范式理论还是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还是阿伽西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都对证伪主义本身进行了批判和继承,这种批判和反思的过程恰恰是对证伪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第四,索罗斯在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模型中加入了人这个变量,提出了反身性原则;并在“猜想-反驳”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并通过历时实验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了实践,有力的支持了波普尔哲学应该解决实际问题的论断。
其他文献
唐代玄應的《一切經音義》共引《左傳》95則,明引杜預注31則,暗引14則,誤將杜注引成《左傳》2則,引服虔注1則.將這些材料逐一梳理,且與日本所藏原本《玉篇》殘卷展開對比研究
21世纪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进入了创新时期,科普形式正从传统科普向现代科普转化,科普对象被进一步划分,科普内容正从主要普及科技知识向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转化。现今我国的科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