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读写能力,书面语的作文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本论文通过第一预调查,笔者收集了D大学日语专业的学习者所写的61篇作文,经由日本籍教师批改订正,以此为基准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为,有关因果关系的误用现象表露了出来。通过第二预调查,笔者借用语料库考察了各个原因?理由节的误用状况,所得结果为,关于「から」、「ので」、「て」、「ため」四项的误用例数最多。经由以上理由为契机,本论文以表因果关系的接续助词「から」、「ので」、「て」、「ため」四者为研究对象。有关四项的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很多,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有蓮沼等(2001)和新田(2013)等。蓮沼等(2001)从“事态原因”、“行为理由”、“判断根据”和“发言态度”4个角度对四项的意思用法进行了界定。另外,新田(2013)从“使用限制”和“使用范围”方面对四项的使用区分进行了详细阐述。本论文着眼于表示原因理由的接续助词,来考察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误用状况。本论文共分5部分。第一章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记述研究和二语习得的观点整理了先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不足之处,明确提示了问题点所在。以及阐述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点,本论文应立足于什么样的立场来进行展开。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所用的语料库以及研究对象和调查步骤。通过语料库实施了量的调查,通过分析收集来的误用例句,明确了「から」、「ので」、「て」、「ため」四项各自内部的误用倾向。接着分析了误用例句,并对错误率最高的两项误用类型进行了考察。其结果为,各项内部的误用的状况:(1)对于「から」,超过半数以上误用最多的类型为“文体的不统一”。其中,「だから」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化石化这一结论与三木(2015)保持了一致,但化石化的具体类型不同。换言之,并非是关于“汉语动词”误用的化石化,而是错用“敬语形+から(ですから)”为“普通形+から(だから)”这一化石化现象的不同。(2)关于「ので」,和其他三项的混用是误用比例最高的类型。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几乎没有「なので」接续的误用例,这与市川(2010)所提到的「なので」接续化石化的结论不同。(3)关于「て」和「ため」,与其他三项的混用是误用比率最高的类型。另外,将四项合并起来进行复合考察的实际情况为:(1)与「ため」相关的误用例最少,不到1%,由此可以推测出,关于因果关系的接续助词「ため」的使用情况,由于语言知识和运用中的理解不完全,导致了学习者有意识地回避其使用这一回避现象。(2)有关“混同”的误用例约占总体的40%,充分说明学习者对于四项的区分使用方面的习得不完全。第三章在第二章详细分析过的例句中进行挑选修改,制作出调查问卷,并以此问卷为基础,对D大学日语专业二年级下学期的22名学习者进行了采访调查。其结果为:(1)得出了对于四者习得不完全这一结论。另外,证实了第二章中对「ため」的认识不足和习得不完全而导致了回避现象的产生这一预测。(2)对于问卷问题四者择一的基准,大致集中于“语感”、“主观、客观”、“因果关系的有无和强弱”、“句子的尊敬程度”和“语法”这几个方面。(3)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对四者的区分使用并未下功夫进行区别。(4)已经习得掌握的关于区分四者的内容中有不少认识均是错误的。(5)从口语和书面语的视角来看,调查对象充分认识了对于四者的区分使用。第四章以第二、三章的分析为依据,探讨了误用产生的原因。首先对于第二章的“脱落”和“文体的不统一”,从汉语的“接续表现的省略”和“文体差的不同”这一母语干涉的角度进行分析。另外对于“四项的混同”的分析是从“客观性的强弱”、“明示性和暗示性”以及“控制性和意识性”的语法观点的缺乏来探讨了误用的原因。终章对本篇论文进行了总结概括,提示了对日语教育的启示作用,并对今后课题进行了展望。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语料库调查和采访调查,着眼于表原因、理由关系的接续助词「から」、「ので」、「て」、「ため」,对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作文中偏误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把握,查明了其误用原因,对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略作贡献,并对日语教学现场进行启发、以期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