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国给付不能法之变迁及其启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h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致力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给付不能制度在德国债法中的变迁。笔者将对给付不能在德国法中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即1900年《德国民法典》中的给付不能和2002年德国债法改革之后的给付不能。在分析不同阶段关于给付不能的规定的时候,笔者主要从给付不能的制度建构要素入手,对给付不能立法必须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展示给付不能在德国民法中的制度图景以及给付不能的制度变迁。这几个制度要素是:1、给付不能时合同的效力问题;2、原给付义务的命运;3、次给付义务;4、双务合同情况下的对待给付义务;5、法定解除权规则。在简短地对德国给付不能法改革做出评述之后,笔者结合德国给付不能法与我国相关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德国给付不能法的变迁对我们将来设计《民法典》可能带来的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笔者认为,在宏观层面上,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应对给付障碍法采取德国式的修正法律效果进路模式,即首先以“不履行”或以“义务之违反”作为给付障碍的统一事实构成要件,把给付不能从一种原本占据中心地位的给付障碍形态“降格”为“不履行”或者“义务之违反”的一种具体情形。但由于给付不能法律效果产生的特殊性以及它本身独特的制度功能,还是应该在债法总则对给付不能做出二级层面的特殊规定。从微观制度设计来看,德国给付不能法的变迁也能为我们提供多方面的启示:首先,应摒弃将“标的可能”解释为《民法通则》第55条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第四项要件的一贯做法,而在将来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自始不能不影响合同效力,以杜绝无益之争;其次,应借鉴《德国债法现代化法》的做法,把相对给付不能,即事实不能和人身不能的规定也纳入给付不能的范围,扩充给付不能之“内涵”;最后,还应明确规定行为基础障碍制度(情势变更原则),协调给付不能与行为基础障碍的关系,两者从逻辑和体系上共同构成债权人实际履行请求权的界限。笔者认为,《德国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典之一,也是德国19世纪法律科学的集大成者,其中任何规定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2002年的《德国债法现代化法》之所以没有废除饱受争议的给付不能制度,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现在国内有学者主张通过“欺诈”、“重大误解”等制度来解决给付不能的问题,还有学者主张给付不能仅仅是一种事实状态,而不是一种违约形态,其主要目的在于弱化、否定给付不能的制度功能,甚至取消给付不能制度。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值得怀疑和警惕的。值得庆幸的是,未来中国民法典的制定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新设计给付不能制度的机会,而德国给付不能法的变迁以及得失则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其他文献
译界有关主体间性的论著大都以哈贝马斯的相关理论为依据,而对于胡塞尔的先验主体间性理论却甚少提及,因而译界大多将主体间性简单地理解为主体间关系。本文在分析了"主体间
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观察对象,考察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政府主导的乡村社区发展,揭示政府干预乡村社区发展的必要性、主要途径、及其限度。本文论证社区是讨论人类社会生活组
目的探求有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方法,观察运用滋阴清肝益肾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清肝消痤汤加减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75例。结果治疗75例女性青春
近些年,随着国际教育领导理论的不断引入,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也逐渐引起了我国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同时,不管在社会快速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猛增,流动人口以家庭形成进入大中城市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学龄前儿童跟随父母亲来到城市生活,父母承担起养育孩
本文是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的全面回顾与总结。1978年以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的农村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世纪
刑事错案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世界问题,古今中外,凡有诉讼活动就有错案现象。近年来,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等现代司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错案也给予了较多的关
本文以法官造法为研究对象。简单地说,法官造法就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为解决案件纠纷而创制具体法律规则的活动。文章首先分析了法官造法在中国语境下的概念,接着从比较法角度
目前,通过日粮调控手段生产功能性牛奶的理论与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要完全实现通过日粮调控牛奶中的微量营养成分,仍需开展更多研究。大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