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分别应用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两种抗胆碱药作为术前用药观察胃癌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及胃动素的变化;胃动素对胃肠道的运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的测定间接观察其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评估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的合理性及优势。目前术前应用的抗胆碱药主要为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应用抗胆碱药的主要目的是抑制腺体分泌,阿托品和东莨菪碱非选择性地拮抗M胆碱能受体,常出现心率增快、术后尿潴留和肠麻痹等不良反应,副作用较大;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新型的抗胆碱药,选择性作用于M1、M3和N1、N2亚型受体,对于M2亚型受体无明显作用,使正常的神经递质调节得到保持,有效地避免了常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等使心率增加过多、术后尿潴留及肠麻痹等不良反应,且药效时间长,对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强于阿托品。目前为止对于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腺体分泌、对循环系统、中枢镇静等方面的研究。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两种抗胆碱药作为术前用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的,为选择最佳的抗胆碱药作为术前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选择分级为ASA I-II级,2009年7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毕I或毕II式吻合)的胃癌患者56例,年龄在30-70岁之间。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25人,阿托品组(A组)25人。入选条件:(1)年龄30~70岁;(2)诊断为胃癌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者;(2)全胃切除术者;(3)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需二次手术者;(4)青光眼等病史;(5)术中由于心动过缓,心率小于50次/分,需使用阿托品者P组4例、A组2例。患者入室后,常规无创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术前30分钟P组患者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5 mg、A组患者肌注阿托品0.5 mg。开放上肢静脉后,麻醉诱导:全部病例为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纯氧吸入。麻醉维持:两组均持续泵入瑞芬太尼、丙泊酚,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良好的肌肉松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前、术后胃动素的变化。结果显示:应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胃癌根治术术后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早于以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的患者,这提示我们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