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视阈下当代中国党际关系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商民主理论最先由西方学者毕塞特提出并界定,然而,协商民主实践活动则较早地在中国政党之间展开。协商民主为我国党际关系搭建了一个平台,是促进我国党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它更多地关注民主的程序和过程,可以合理整合不同政党优势,减少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的不民主、不和谐因素。因此,以协商民主为视角研究当代中国的党际关系能够为我国政党制度和党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佳的路径和方向,推进党际间的民主化进程,促进党际关系长期和谐发展。本文以协商民主为视角研究当代中国党际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中西方语境下的协商民主。介绍了西方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其特点以及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异同。第二,运行在协商民主轨道上的当代中国党际关系。先阐述了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制度基础和实现形式,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功能和价值;并对运行在协商民主轨道上的当代中国党际关系历史发展做了总结性概括;同时指出了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发展至今存在问题:党际协商主体协商民主意识不强、党际协商民主制度不够完善以及党际协商过程的民主化亟待推进。第三,完善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路径探讨。针对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路径探讨:首先是强化当代中国党际协商主体的协商民主意识,包括: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党际协商民主意识、强化各民主党派的党际协商参与意识以及强化党际协商主体的民主监督意识。其次是健全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制度,表现为:健全党际协商民主实体制度、健全党际协商民主程序制度和健全党际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再次是推进中国党际协商过程的民主化,分别是:提升党际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增进党际协商民主过程的公开性、加强党际协商民主过程的规范性。中国党际协商民主能有效地化解党际磋商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促进党际关系和谐发展,是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翻转课堂”的优势:有效实现分层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关注学生。在开展“翻转课堂”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The advantage
期刊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我国的法制进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新的社会矛盾也在我国的法治
当前,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提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全面拉动经济增长,工程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建设工程拖欠款问题。本文是从法律的角度分
规制企业合并是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看,各国对规制企业合并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合并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有时也会带来限制竞争的结果,因此,各国对待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