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妨碍是个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已有近30年的研究,虽研究历史不长但成果却颇丰。情境因素作为个体自我妨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深深地影响着个体的自我妨碍行为,本研究同时考虑了三种情境因素,并在设置情境时区分了故事主角的性别,对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妨碍进行了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以往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我妨碍的基础理论和主要预测因素,以及学业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2*3*2三因素的实验设计,综合运用投射实验法和调查法,对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情境因素做了纵深研究,结果发现:(1)在反馈结果为高成绩的情境下,无论他人是否在场,高中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做自我妨碍。在他人不在场结果反馈为高成绩的情境下,文科高中生更倾向于选择行为式自我妨碍。在12种情境下,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其自我妨碍行为倾向没有显著差异。(2)在他人在场结果反馈为高成绩的情境下,成绩优秀比成绩良好、成绩很差的高中生,成绩中等比成绩良好的高中生都更倾向于采取自陈式自我妨碍。(3)在面临各种情境时,不采取自我妨碍的高中生最多,采取行为式自我妨碍的高中生次之,采取自陈自我妨碍的高中生最少。(4)本研究显示从整体上看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动机更多的是保护自我价值。与自陈式自我妨碍相比,高中生的行为式自我妨碍动机更可能是管理他人印象;与行为式自我妨碍相比,高中生的自陈式自我妨碍动机更可能是保护自我价值。(5)结果反馈的好坏,对高中生是否采取自我妨碍有显著影响,在结果反馈为高成绩时高中生更倾向于不采取自我妨碍;而结果反馈的好坏对高中生的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均无显著影响。(6)无论他人在场与否、是否做自我妨碍、做什么样的自我妨碍,高中生都更多的希望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无论结果反馈如何,高中生都不希望有他人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