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民初的学制、学堂与经学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ay1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学被视为中国传统学问的大道。清季民初,经学转至若存若亡,以至于有学者断言经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除了近代学术重心由经入史以及经学无以应世变之外,与分科治学观念的引进以及推广分科教学的西式学堂关系密切。  道咸以降,中西学之争一直持续,二者的兼容也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选项。科举制始终无法安顿西学,以学堂兼容中学势所必然,这等于预设了用西式分科的框架来安放原来并无明确学科分界的中学。被强行划为一科的经学,很难在西式分科体系中找到形式与内容的对应,其在新学堂如何安置,成为解决新旧教育衔接转换的重要关节。经过张百熙、张之洞等人的筹划,在贯彻西式分科教学的壬寅、癸卯学制中,经学最终以分科的方式被纳入学堂。  为了适应分科教学系统,经学不得不改头换面,原有形态和功用均发生变化,如何贯彻落实于各级各类学堂的实际教学,并以此固守中学之本,仍然非议不止,争论不断。1905年清廷宣布立停科举,由学堂兼具培才与抡才功能,使得作为传统文化象征而进入学制的经学课程,在与西学各科共存的情况下,必须担负起更多维系旧学的责任。  清季经学进入学堂,中西学能否融合无间相当纠结。壬寅、癸卯学制颁布后,经学课程如何按照定章分科设学与教学,成为各地办学的难题。由于学堂程度和类型不同,主办者理念各异,学生程度不齐,经学课程的设置与实际教学的开展,呈现出较学制规定更为复杂的局面。  虽然学制章程订立了将经学学科化的办法,但是经学课程在教科书编订、教习选任以及授受办法等方面,呈现出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种种问题,往往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各种困扰与尴尬,不仅体现出旧学与学堂在教育内容、方式以及目标上的差异,而且显现了受到分科制约的固有学问,反过来对于新式教育的实施也有所影响。  晚清学堂经学课程的开展,事实上偏离了壬寅、癸卯学制的规划。为此,学部主政者先后在学制内外进行调整和变通。一方面另立存古学堂,以补充普通学堂经学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则于宣统年间变通学制,以应对学堂读经的困境。作为学制拟订者的张之洞,则考虑开办经科大学来挽救其他各阶段学堂经学之失。这些努力将经学融入学堂的尝试,也暴露了学堂经学教育的尴尬。经学与学堂、学制的格格不入,预示了经学从进入学堂之日起就注定了最终不得不退出的命运,也影响了教育界和社会舆论对待学堂读经的态度。  用西学办法条理中学,自然会用西式观念审视和衡量中国固有文化,指经学为无用。清季不断加快教育普及的进程,经学融入学堂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本来不及补救调整,“普及教育”和“保存旧学”的两全设计演变成两难取舍,清廷主管学务的人事变迁,亦程度不同地导致办学方针对于经学课程态度的转变,各地的新教育家进一步要求用西学办法彻底整合中学,将经学从小学堂课程中删去。在废除学堂读经的博弈中,主张保存与建议废除者各有其价值取向。  民国建立,经学最终退出了学堂的学制体系。这是经学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阶段性标志。不过,经学仍以各种形式在学堂和社会上广泛存在,并且不断引发各方人士的重新思考和争议。更为重要的是,经学退出后,如何填补维系伦理秩序的道德真空,以及传承中学不使变形,成为相当棘手的难题,不仅造成民初以来政治、思想、学术等方面的纠结与困惑,而且至今仍然考验人们的智慧。
其他文献
本文把战国竹书从出土战国文献资料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探讨其研究方法。战国竹书研究的兴起当以1998年郭店竹书的公布为标志,随着郭店、上博两批竹书的陆续公布
学位
目前,煤炭工业发达国家中煤层埋藏深度较浅的易采煤炭资源正在被迅速开采,未来煤炭开采深度将越来越深,这必然导致煤炭开采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为此,人们正在研究开发和实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更是我们共产党人一贯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延安时期,我们党在局部执政的情况下,领导军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了一个党正军严、政通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玉器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明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国的玉器自出现之日起便不问断地绵延发展,它不仅仅是普通的器物,而是注入了更高一级
《历史集成》是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历史学家狄奥多洛斯的普世史巨著。其范围广阔、涉猎众多,覆盖了从神话时代到公元前60年的历史。本文从文本入手,分析狄奥多洛斯在《历史集
新形势下,开好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对于增强党委团结,改进党委工作,提高党委领导部队科学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把这一制度坚持好,切实提高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质量,
南京自1937年12月沦陷后,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先后经历了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维新政府时期的南京市政府和汪伪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市政府三个阶段。在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之前,日本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内外资企业就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谁都不能再享受“超国民待遇”,特别是实力相对强大的外资。要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两税合并,首
旅客到香港旅游可以说从香港开埠以前就存在,但是香港旅游业的真正兴起却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事情。本文以时间顺序为纲,以香港旅游业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发展表现和推动
学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增强了对科学史研究方法的考察。有学者通过对国际科技史刊物《爱西斯》(Isis)在过去80年里的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科学史研究发展的总体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