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青少年群体面临着两项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来自自身的烦恼。即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发生巨大改变,身体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半成熟之间的矛盾使他们本身存在着成长的苦恼;另一方面是来自周围环境的烦恼。身体、心理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给青少年的心灵带来了双重负担,使得青少年群体的社会适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阶段青少年将从心理上的"半成人感"逐步过渡到"成人感",这也决定了该时期成为了个体发展过程中极易犯错误的"危机时期"。为进一步明确现代背景下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现状,并了解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揭示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根基,融合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联结理论,以及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等理论,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网络社会支持问卷以及青少年社会适应问卷对1150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整体状况呈现良好状态,但仍然存在部分消极社会适应,其中以自我烦扰和违规行为最为严重;(2)青少年群体在积极社会适应方面尚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而消极社会适应则在性别这一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男同学的消极社会适应状况比女同学差;(3)青少年群体在积极社会适应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消极社会适应却在年级这一变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表现为随年级的升高,青少年消极社会适应状况逐渐变差,即初一学生的消极社会适应状况最好,高二学生的消极社会适应状况最差;(4)越轨同伴这一变量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积极社会适应之间没有产生中介作用,而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消极社会适应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70%;(5)父母心理控制、越轨同伴交往对青少年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不显著,即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积极社会适应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也不起调节作用;(6)网络社会支持对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起到调节作用,且表现为对前半路径"父母心理控制——越轨同伴交往"的调节,高网络社会支持下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对于越轨同伴交往的作用会减弱,进而使青少年消极社会适应状况得到改善。(7)网络社会支持对越轨同伴交往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越轨同伴交往——青少年消极社会适应"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青少年一旦交往越轨同伴后,无论是否能够获得网络社会支持,均会表现出较高的消极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