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AP和CAP课程的比较研究 ——基于中、高等教育衔接性课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27315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各阶段教育应协同配合,以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率,促进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发展。针对我国目前中、高等教育之间存在严重断层的现象,借鉴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简称AP课程)项目,中国教育学会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4年共同发起“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简称CAP课程)”试点项目,旨在促进我国中、高等教育的衔接,为我国高中生提供多样的培养和选拔机制。[1]但我国CAP课程目前还处在试点推介阶段,尚不能很好地促进我国中、高等教育的衔接。纵观全球的相关课程,除了美国的AP课程外,英国的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课程也是全球颇负盛名的中、高等教育衔接性课程。A-level课程在英国被视为国民课程,其课程考试相当于我国的高考,A-level考试证书是申请英国大学的重要参考。为此,考虑更有益的经验去建设我国CAP课程的思想,本研究将以A-level、AP和CAP课程为研究对象,对三种课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对三种课程的几方面内容的特点及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此外,为增强本文的实践研究性,本研究也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我国2019年南京CAP物理公益课堂进行数据研究,为我国CAP课程教学现状提供一些实践支撑。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绪论,A-level、AP及CAP课程的基本情况,A-level、AP及CAP课程管理机构,A-level、AP及CAP课程设置,A-level、AP及CAP课程考试,总结。第一章的绪论部分从我国高中课程教育情况和CAP课程现状两方面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对A-level、AP和CAP课程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并基于此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此外,还对本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方法进行了解释说明。第二章的A-level、AP及CAP课程的基本情况部分,主要概述A-level、AP及CAP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沿革,以理解A-level、AP及CAP课程的基本信息。并得出我国CAP课程应格外注重中、高等教育衔接的启示。第三章的A-level、AP及CAP课程管理机构部分,主要对三种课程的管理机构进行介绍、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三种课程管理机构的异同点。三种课程的相似性表现为:(1)大学在三种课程管理机构的管理作用明显;(2)三种课程管理机构的独立性、非盈利性;(3)A-level、AP课程的分工、专业的组织管理。(4)A-level、AP课程的管理机构均强调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管理。三种课程的差异性表现为:(1)AP、CAP课程各有独立的主管机构,A-level课程则由多个管理机构协同管理,且由国家统筹领导。(2)在A-level、AP或CAP课程管理中,大学的参与形式不同;(3)三种课程管理机构的管理倾向不同。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我国CAP课程管理应健全CAP课程管理机构的部门构成,搭建大、中院校沟通的平台,着重CAP课程的质量发展机构的设置和发展等启示。第四章的A-level、AP及CAP课程设置部分,主要对三种课程设置进行介绍、分析和比较。在这里,本研究主要从课程设置的形式、种类和数量加以研究,总结出三种课程设置的异同点。三种课程的相似性表现为:(1)均强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2)均重视基础型课程的学习;(3)A-level、AP课程均适应全球化发展,重视国际化交流。三种课程差异性表现为:(1)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形式不同;(2)课程设置的功能目标不同;(3)设置的改革关注点不尽相同。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我国CAP课程设置应建立恰当的CAP课程设置形式、扩充CAP课程设置的类型和数量、提供多样的语言类课程,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等启示。第五章的A-level、AP及CAP课程考试部分,主要对三种课程的课程考试进行介绍、分析和比较。在这里,本研究主要从课程的考试制度、考试的规范与内容设计加以研究,总结出三种课程考试的异同点。三种课程的相似性表现为:(1)三种课程考试的成绩呈现方式不同;(2)三种课程考试的能力考察要求不同;(3)三种课程考试成绩的应用形式不同。三种课程的差异性表现为:(1)三种课程考试的成绩呈现方式不同;(2)三种课程考试的能力考察要求不同;(3)三种课程考试成绩的应用形式不同。基于以上三种课程考试的分析比较,得出我国CAP课程考试应科学制定CAP课程的考试内容要求、考虑将CAP课程的考试分数转换为等级制、重视规范性和公平性、能体现中、高等教育衔接的特色等启示。第六章的总结部分,综合以上对三种课程的比较,对我国的CAP课程进行启示总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CAP课程理念上,应符合我国高中教育的实际,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第二,CAP课程管理机构上,应提供各方交流的平台,拥有专业的管理能力;第三,CAP课程设置上,应注重体现中、高等教育衔接思想,能与高中课程合理配合;第四,CAP课程考试上,应强调具体关键能力的考察,关注学生的自我表达与思考。
其他文献
在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教育的政策支持下,各地都在加快学校建筑的建设,与此相关的建筑设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建筑的建设方多数为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使用的资金多为财政资金,对投资控制的要求很高,这就对设计单位进行限额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限额设计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已经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价值工程原理作为一种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能够使有限的投资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将价值
在现代化的工业应用中,电机作为动力部件无处不在,因此,电机的运动控制一直是工业控制系统中的研究重点。目前的应用中,主流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采用PLC或者专用运动控制器搭配电机驱动器的方式来实现对电机的运动控制,虽然该方式有开发简单、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成本高、集成度低、扩展性差等弊端,因此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成本低、集成度高、可扩展性高的集散式电机控制方案,能够实现多个电机的集散控制。本文对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即要求“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与当今人民群众对于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是一脉相承的。随着医疗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化水平稳步提高、国家对医疗事业的逐渐重视,全国各地的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因此,与医院建设项目
华东电网已经形成了密集的直流多馈入系统,随着分层接入、柔性输电等新技术的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对系统的稳定性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面对当今电网发展的格局,本文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特性、利用无功补偿装置抑制换相失败效果以及新型调相机设备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效果展开了充分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直流输电控制策略对换相失败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实际运行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绝大多数均采用或继承了
窃电是指实施者采用较为隐蔽的方式蓄意非法占用国家电能的行为。窃电行为不仅触碰我国法律红线,而且损害国家和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高压用户的窃电量巨大,更是危及到电网的安全运行,阻挠了电力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成为电力企业亟待消融的一个瓶颈。随着国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推广应用,已经实现了用户用电数据的全量采集,但这些数据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形成了“丰富的数据、贫乏的应用”的现实状况。因此,实际工作中迫切需
电缆隧道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常常需要采集多种电力设备信号,由于各监测子系统相互独立,多种数据无法统一处理,需要部署多个处理单元,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会导致电缆监测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同时给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局放信号分析和智能检测的电力管廊综合带电检测设备和辅助系统,实现电缆在线局放检测。本文通过分析电力电缆的局放规律、局放信号分析以及局放检测,实现
随着电网二次系统规模的扩大化、复杂化及网络化、智能化,数据通信网上承载的各类通信业务IP化的发展,使数据网承载业务呈现种类多、流量大、随机性强的特点,而传统的电力数据通信网在流量处理、故障检测、协同控制等方面已出现各种不适应,由此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的“IP+光”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本文针对电力物联背景下多维电力数据通信网络架构及评
随着重金属资源开采量和使用量的增加,铅镉等重金属被大量排放到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生物炭(BC)和羟基磷灰石(HAP)材料分别具有稳定多孔结构和对重金属吸附能力强的特点,是环境重金属处理中常见的两种环境友好型材料。HAP材料吸附性能好,成本较高,而BC材料价格便宜,吸附性能差,本文采用HAP改性BC,制备出对铅、镉重金属具有较强修复效果的改性生物炭材料,还大大降低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高速公路扩建已成为当务之急。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新老路基拼接存在较大的困难,很难保证新老地基之间的差异沉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因此,对新老地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和软基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依托京沪高速公路淮江段扩建工程,采用现代原位多功能CPTU测试技术进行扩建路段现场测试,利用CPTU参数进行土体工程特性对比评价,结合有限元
作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定义了许多新的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容量和传输速率。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复杂的通信设备,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制造商会对它们进行完备的性能测试,这对测试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基站一致性测试中的发射机测试,本文主要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5G新空口(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