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齿是采煤机械开采煤矿时所用的刃具,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截齿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截齿研究的不断深入,截齿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得到大幅提高,但对于被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镐型截齿,目前国内产品的使用性能仍与国外产品具有很大差距。考虑到截齿的使用性能主要受截齿材料和结构影响,本课题结合国内外同类截齿产品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情况,从化学组分和微观组织结构方面对性能优异的国外截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索分析添加剂对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制取具有更高性能的硬质合金刀头和进一步提高国内截齿使用寿命奠定基础。文中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性能优异的某截齿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截齿刀头为WC-Co基粗晶硬质合金材料,齿体为中碳低合金钢材料,刀头与齿体之间钎焊连接,齿头表面有一层耐磨层,为Fe-基合金材料,耐磨性能优于齿体材料;硬度检测表明,该截齿能够很好地满足采煤工程对截齿硬度和耐磨性能的要求。探索分析了TiC/TaC对基于渗碳法制取的梯度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梯度分布的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梯度合金试件渗碳层厚度约为400μm,C含量沿梯度方向逐渐降低,沿梯度方向的Co相迁移现象并不显著,在距合金表面100μm之后,(Ti+Ta)与Co的含量呈现相对的规律性变化;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显示,在梯度合金表层分布大量的(TiW)C、(TaW)C和(TiWTa)C等固溶体,并呈团簇状分布,沿梯度方向逐渐减少,而在次表层只零星分布着极少量固溶体相;合金表层WC晶粒较粗大,局部出现WC晶粒聚集长大现象,次表层WC晶粒细小,且分布较均匀;合金表层由于含有大量WC晶粒和固溶体相,导致其硬度明显高于次表层硬度;合金表层的硬度和断裂韧性沿梯度方向的分布较平稳,次表层的硬度和断裂韧性均呈波浪形变化,与传统渗碳处理过的WC-Co梯度硬质合金有所不同,这与Co相和TiC、TaC的分布情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