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hapley值模型的收费公路PPP项目收益分配应用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工业生产、群众出行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加大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具有技术要求高、回收期长、前期投资大等特点,传统建设模式导致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影响高速公路的发展。2014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国内开始受到重视和应用,通过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中引入民营资本、先进技术,加快了高速公路投资融改革创新的步伐,同时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随着PPP模式在高速公路领域的兴起,项目同融资管理、风险分担等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和项目实践的重视,但是对于高速公路PPP项目的收益分配问题则研究较少。收益分配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政企双方的资本合作基础,也与风险分担、职能划分、合作效率等密切相关,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因此,开展对收费公路PPP项目的收益分配研究至关重要。首先论文分析与收费公路PPP模式以及收益分配相关的重要理论,认为Shapley理论适用于收费公路收益分配问题;其次,阐述了当前国内收费公路PPP项目在收益分配方面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收费公路收益分配模型作为问题的解决思路;然后,在文献基础上剖析存在问题,确定了收费公路PPP项目Shapley分配模型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建立修正的Shapley收益分配模型;此后,以H高速公路PPP项目为例,与以往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因素权重的方法不同,论文通过应用模糊熵值综合评价法提高权重计算的准确性,进而计算出该项目政企双方的收益分配值。同时与其他研究只关注前期决策阶段的PPP收益调整不同,本文研究的收益调整针对于已经进入建设运营期的PPP项目,已无法通过前期合同谈判改变收益分配结果,因此论文研究了模型所得收益方案的实践操作途径,针对H高速公路PPP项目在进入运营阶段后开展收益分配所面临的实际操作问题,提出了本项目收益调整方案的具体实施途径,通过收益测算认为该组合方案能够满足Shapley值模型计算的PPP项目收益分配的实施要求,符合政企双方的利益关切,最大程度规避了项目流程、财政管理制度的相关风险,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最后论文根据项目实践做出了经验总结和建议,希望为同类项目的收益合理分配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轨道交通不间断供电系统中的蓄电池直接影响所带负荷的安全可靠运行,但其容量配置往往过大,存在投资浪费问题.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容量设计时负荷预估偏大以及采用了恒功率放电模型,也缺乏对负荷类型和后备供电时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蓄电池容量削减办法.为了更精确地得到不间断供电系统的最大运行负荷,文中首先对负荷进行聚类,再对不同类型的负荷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其中,波动负荷采取双参数Weibull模拟负荷曲线预测最大负荷;时序关联性不强的平稳负荷则直接采用负荷系数法.然后,考虑到不同类负荷对后备时间要求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近年来环境因素的影响,雾霾天气的情况时常发生,使采集的图像质量严重下降,给后续的图像处理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对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处理以获取高质量的无雾图像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主流的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去雾算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不适用于天空区域、大气光值和透射率估计不准确、细化透射率过程较为复杂导致计算时间较长和去雾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