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agg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作为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和结点,不仅是水路运输的联结点和货物的集散地,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第五代港口的兴起,它不再是一个功能单一的水运交通枢纽,承担着货物的转运和仓储,而是更多的扮演着一种资源配置平台的角色,成为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这就对港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发挥其装卸、中转的功能,而且还要挖掘其作为物流链重要节点的集散作用。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物流增值服务。“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入世界航运中心前列,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1]。在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的港口城市中,它们越来越多的将城市经济增长的任务寄托于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业,通过发展港口物流,刺激货运需求,带动临港产业的集聚,进而促进外贸经济的增长,这反过来又能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港口物流影响因素、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方法等几个角度。研究尚存在以静态为主,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定量研究分析相对较少。因此,文章对评价指标进行重新筛选,引入了熵权法分析法,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对上海港口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文章首先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创新点,紧接着对港口物流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其次描述了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定义,并总结了其特点,梳理了相关的竞争力理论。结合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现状,按照科学、一致、可比性的原则构建了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港港口物流为主要研究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取了深圳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天津港、大连港、厦门港、青岛港八大港口,搜集八个港口的原始指标数据,运用熵权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评价上海港口物流竞争力水平,并明确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港口物流竞争力很强,综合排名第一。其中,港口物流供给能力和港口腹地经济条件的领先奠定了上海港港口物流竞争力的优势地位;港口物流发展后劲的不足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此外,宁波舟山港的自然条件和集疏运体系等也比上海港更具优势。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议。具体包括加提升港口自由度和便利度,发展中转业务,改善集疏运体系,加强与周边港口的合作等,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乙烯基二肽类似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乙烯基二肽类似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长抑制率。结果 3a、3c乙烯基二肽类似物对乳腺癌MCF-7细
为提高光纤光栅解调算法的精度,设计了3 d B带宽在1~3 nm之间的宽带布拉格光栅与自相关算法解调系统,使用线阵CCD检测光谱,进行波长寻峰分析与实验验证。线阵CCD离散像素点之
随着大规模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接入,电网稳定性受到极大的挑战,急需采用储能设施改善电能质量,避免电网事故。此文根据当前国内光伏电站的使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光伏电站储能
"学导式"教学法是近年来教育界研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冰上教学中尚少见.为此,通过对"学导式"教学法的论述及其对应用的可行性加以分析,可
介绍了网络接入认证控制系统的原理,探讨了网络接入认证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部署方式,通过网络接入控制系统的实施,实现对终端入网设备的安全认证、访问权限管理、上网行为
随着特高电网建设的推进,无人机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提高巡检工作的效率。无人机在巡检过程中会受到导线周围感应电磁场的干扰,造成无人机失控,威胁
如何快速、准确地对光缆井盖进行实时监控是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的难点之一。此文采用NB-IoT芯片设计了一款智能光缆井盖监控系统,利用RFID技术将采集的终端信息实时通过窄带物联网上传至国网云平台,并结合移动终端App的GIS地图定位,完成智能井盖终端的接入、存储、分析和预警,从而实现光缆井盖的安全管理,为光缆通道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道了一种新的制备溶解性可调节的固定化酶的方法。先将木瓜蛋白酶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丙烯酸酯反应,再利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制备了pH敏感相分离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考察了固定
运用三维DLT拍摄的方法,对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第1次出弯道左腿蹬冰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组运动员左腿双支撑蹬冰阶段的时间长于世界组运动员;国内组运动
羞怯指个体因自我意识程度过高或担心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和行为抑制。羞怯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不得不面临与他人激烈竞争的情境,但他们在这类情境中的适应性和表现力可能不及非羞怯个体,从而导致更多的负性情绪。那么他们到底在哪些情境中会感到极度的抑制,以及有没有好的应对措施缓解他们情绪上的不适呢?本研究聚焦于羞怯大学生,研究一旨在探讨高、低羞怯水平大学生在不同压力情境中的情绪反应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