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筹边”到“筹俄”——析晚清西北边疆意识的转变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e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边疆受到列强扩张威胁之时,清人的边疆意识也在发生着转变。这一点在对于西北边疆问题的处理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清代自乾隆帝平定新疆之后,在治边理念上侧重于防范少数民族的叛乱。军府制度是一套对内而不对外的边疆防御体制。随着俄国实力在中亚的不断扩张,西北边疆日益成为外部势力干涉的重点。内乱和外患交织在一起,使得人们对于西北边疆的认识由原先的“筹边”向“筹俄”转变。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绪论:对论文的研究缘起进行阐述,回顾学界对于西北边疆问题的研究状况,以及阐发本文所侧重的问题。 第一章:探讨清代前期,清廷治理西北边疆的基本理念;边疆史地学者以及一批有识之士的西北防俄意识的兴起。 第二章:以伊犁交涉为背景,探讨朝廷和民间对于崇厚谈判失败所持的不同态度。两种不同的态度中都包含着不同社会层次的人士对于西北边疆的重视。清廷内部在对于如何处理崇厚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其背后的焦点都在于维护边疆领土的完整。而民间舆论则对于边疆局势和中俄之间的实力对比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使其极力主张“和”局。 第三章:将伊犁交收和琉球交涉放在一起讨论,以此反映清廷的“尤难兼顾彼此”的尴尬局面。其决策中对于伊犁和琉球的不同侧重说明了清廷对于西北陆疆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东南海疆。这一点从当时的《申报》社论文章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 第四章:曾纪泽在外交实践过程中开始运用国际法理念;清廷对于西北边疆的善后中重视维护西北边疆领土完整。这些标志着清人边疆意识的全新调整。西北边疆地位最终以置行省的形式确立,这说明了传统的防范少数民族叛乱的“羁縻”手段结束,全新的领土观念得以确立。民间人士对于西北边疆的善后也给予了极多的关注,这在时人文集以及报刊中都可以发现。从这些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人对于边疆局势的认识和态度,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于时人边疆意识的探讨。 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将从时人西北边疆意识转变的角度来回答为什么西北边疆在边疆危机中会得以保全。
其他文献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晋武帝代魏这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作为前四史之一,它的文学功底和史学价值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青绿山水于工笔中自成一格,观其妙者,应既展工笔整饬,复得江山悠旷,此犹艺道两端,不可偏废。制线造境,非技法谙娴者不能擅场,而巧似衍度极易流于妍好,俚气顿滋,故惟有艺巧而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其专著及评选之书的内容涉及六经、诸史、古今诗文、医、卜、老、释等等,并且均有较深层次的研究。但是,他的学术思想迄今未得到广泛的重视与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结合笔者所参与设计的景观设计项目,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原则、手法等进行探讨,探索滨水景观设计之路.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一个党员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锤炼的完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作为高科技产物,机器人如今已经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它们可以是厨师、清洁工,也可以是操作工,但如果让机器人当医生,进手术室辅助医生做手术,您会做何感想?是新奇,担心,还是抵
佛教交流作为北宋与高丽两国交流的重要内容和联系纽带,得到了北宋与高丽的大力支持,其历时悠久,内容广泛(主要以高丽僧人入宋求法为主),涉及了佛教各宗,对北宋与高丽两国佛教的发
西汉建立政权之初,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从思想上迫切需要做到“大一统”。思想的统一,势必要求文献学术上的统一。西汉的文献整理工作就是为